食用雞樅菌中毒後可能出現多種症狀,常見表現包括胃腸道不適、神經係統異常、肝腎損傷、過敏反應以及全身性症狀。若出現疑似中毒反應,建議立即就醫處理。
1、胃腸道症狀
中毒後0.5-6小時內可能突發惡心、劇烈嘔吐,伴隨腹部絞痛和頻繁腹瀉,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黏液膿血便。這類症狀因毒素刺激消化道黏膜引發,嚴重時可導致脫水。
2、神經係統症狀
毒素作用於中樞神經可能引發頭暈、頭痛、視物模糊或複視。部分患者會出現四肢麻木、肌肉震顫,重度中毒者可能出現幻覺、譫妄或昏迷,這類神經損害具有較高危險性。
3、肝腎功能損害
毒素經代謝後可能損傷肝腎細胞,表現為黃疸(皮膚鞏膜黃染)、尿量減少或無尿。實驗室檢查可見轉氨酶升高、肌酐值上升,提示器官功能受損。
4、過敏反應
部分敏感人群食用後可能出現皮膚潮紅、蕁麻疹等皮疹,伴隨眼瞼、口唇水腫。嚴重者可能出現喉頭水腫引發呼吸困難,屬於急症需立即處理。
5、全身性症狀
中毒後期可能出現體溫異常(過高或過低)、血壓下降等循環衰竭表現,部分患者會出現皮下出血點或牙齦出血等凝血功能障礙征象。
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停止食用,保留剩餘食物樣本。及時撥打急救電話,在等待救援期間可飲用溫鹽水促進排泄,但禁止自行催吐或服用不明藥物。中毒患者需在醫療機構進行洗胃、血液淨化等專業治療,並監測重要器官功能。日常食用菌類時,務必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避免采摘不明野生菌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