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養生網

針灸哪個部位能退燒

江一平 中醫科 主任醫師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三甲

針灸退燒通常可以選擇大椎穴、曲池穴、合穀穴、外關穴以及十宣穴等部位。這些穴位通過刺激經絡調節體溫,但需由專業醫師操作,避免自行施針。

1、大椎穴

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屬於督脈要穴。針灸大椎可疏通陽經氣血,常用於治療外感發熱。研究表明刺激該穴位能調節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促進散熱機製。

2、曲池穴

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的凹陷處,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針灸此穴可疏風解表,對風熱型發熱效果顯著。臨床觀察顯示能降低白細胞介素-1β等致熱因子水平。

3、合穀穴

手背第一、二掌骨間偏食指側的凹陷處,是重要的清熱要穴。針灸該穴位能調節機體免疫反應,對感染性發熱和功能性低熱均有改善作用。

4、外關穴

前臂背側腕橫紋上2寸處,屬手少陽三焦經。該穴位擅長疏解少陽經鬱熱,對往來寒熱、瘧疾等病症引發的體溫異常具有雙向調節作用。

5、十宣穴

位於十指尖端距指甲遊離緣0.1寸處。采用點刺放血療法,通過泄熱開竅降低體溫,適用於40℃以上的急症高熱,但需嚴格消毒避免感染。

進行針灸退燒治療時,應選擇正規醫療機構。若體溫持續超過38.5℃或伴有意識改變,需及時配合藥物降溫。特殊人群如孕婦、嬰幼兒及凝血功能障礙者應謹慎選擇針灸療法,治療過程中需密切觀察體溫變化。

推薦文章

推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