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葉作為一味傳統中藥材,通常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涼血止血以及輔助降血糖等功效與作用。其藥性偏寒,需根據體質和病情合理使用。
1、疏散風熱
桑葉性寒味苦,歸肺經,能疏散在表的風熱邪氣。對於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常與菊花、薄荷等配伍使用,通過發汗解表達到退熱效果。
2、清肺潤燥
桑葉含有黃酮類化合物,能清除肺經燥熱。對於燥熱傷肺導致的幹咳少痰、鼻咽幹燥等症狀,可通過蜜炙增強潤肺作用,常與杏仁、貝母等潤肺化痰藥同用。
3、清肝明目
桑葉入肝經,能平抑肝陽、清泄肝火。適用於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常與菊花、決明子配伍,現代研究表明其含有的蘆丁等成分有助於改善眼部毛細血管通透性。
4、涼血止血
桑葉具有收斂止血作用,適用於血熱妄行所致的鼻衄、咳血等輕症出血。其止血機製可能與縮短凝血時間有關,但嚴重出血需配合側柏葉等更強效的止血藥材。
5、輔助降血糖
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桑葉中含有的生物堿和桑葉多糖具有調節糖代謝的作用,可通過抑製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緩腸道糖分吸收,輔助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後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者長期大量服用可能引起腹痛腹瀉等不適。孕婦及經期女性慎用,風寒感冒者不宜單獨使用。建議使用前谘詢中醫師,根據體質辨證配伍,避免自行用藥影響治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