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奶粉過敏可通過立即停用普通奶粉、更換特殊配方奶粉、藥物緩解症狀、皮膚護理以及定期複查等方式進行處理。具體需結合過敏程度,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方案。
1、停用普通奶粉
發現過敏後需立刻停止喂養普通奶粉,避免過敏原持續刺激。日常需檢查其他輔食是否含有牛奶成分,如奶酪、含乳糖的米粉等均應暫停。過敏期間建議母乳喂養,母乳不足時需遵醫囑選擇替代品。
2、更換特殊配方奶粉
確診牛奶蛋白過敏後,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這類奶粉將大分子蛋白質分解為小分子片段,降低致敏性,可滿足嬰幼兒生長發育需求,需連續喂養至少6個月再逐步嚐試轉奶。
3、藥物緩解症狀
若出現蕁麻疹、腹瀉等過敏症狀,可遵醫囑口服西替利嗪滴劑、氯雷他定糖漿等抗組胺藥物緩解皮膚瘙癢。伴有腹瀉時可使用蒙脫石散保護腸道黏膜,同時補充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
4、皮膚護理
口周或身體皮膚出現紅疹時,每日用溫水清潔後塗抹嬰兒專用保濕霜,避免使用含香精或酒精的護膚品。衣物選擇純棉材質,清洗時用中性洗滌劑漂洗幹淨,防止化學殘留加重皮膚刺激。
5、定期複查
初次過敏後每3個月需複查過敏原,評估寶寶對牛奶蛋白的耐受情況。部分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免疫係統逐漸完善,可在醫生指導下嚐試從氨基酸奶粉轉為深度水解奶粉,再過渡到適度水解奶粉。
發現寶寶有拒奶、嘔吐、便血或呼吸困難等表現時,需立即送醫處理。家長切勿自行購買抗過敏藥物,更不可繼續嚐試普通奶粉喂養。日常喂養需做好記錄,包括每次奶粉品牌、食用後的症狀變化等,為醫生調整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