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養生網

黃水瘡是由什麼細菌感染引起的?

任詩峰 皮膚科 主任醫師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三甲

黃水瘡又稱膿皰瘡,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和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這兩種細菌可能單獨或混合感染皮膚。以下是具體的病原體分析:

1、金黃色葡萄球菌

該細菌通過皮膚微小破損入侵,產生的表皮剝脫毒素會導致表皮鬆解,形成充滿膿液的大皰。這類感染常見於嬰幼兒,皰壁薄且易破潰,破潰後形成黃色厚痂,具有較強傳染性。

2、A組β-溶血性鏈球菌

此類細菌多引發非大皰型膿皰瘡,表現為紅斑基礎上的淺表膿皰,膿皰破潰後形成蜜黃色結痂。部分菌株產生的致熱外毒素可能引發猩紅熱樣皮疹,感染嚴重時可伴隨局部淋巴結腫大。

3、混合感染

約30%病例存在兩種細菌協同感染的情況,金黃色葡萄球菌破壞皮膚屏障後,鏈球菌更易侵入真皮層。混合感染可能加重糜爛麵滲出,導致皮損範圍擴大並增加繼發丹毒的風險。

出現黃水瘡建議及時皮膚科就診,通過膿液培養明確病原體。治療期間需保持創麵清潔,避免抓撓防止擴散。根據細菌類型,醫生可能開具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嚴重感染者需口服頭孢克肟片或阿莫西林膠囊進行係統治療。

推薦文章

推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