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養生網

如何治療腹股溝疝?

朱湘南 普外科 主任醫師

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三甲

腹股溝疝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療、藥物治療以及手術治療。對於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可選擇疝氣帶進行局部壓迫;若出現疼痛症狀可遵醫囑使用鎮痛藥;而手術修補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具體方式需根據病情選擇。

1、保守治療

適用於嬰幼兒或暫不具備手術條件的患者。使用疝氣帶通過物理壓迫阻止腹腔內容物突出,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局部皮膚損傷或肌肉萎縮。日常需避免增加腹壓的動作,如劇烈咳嗽、重體力勞動等,防止疝囊進一步增大。

2、藥物治療

當疝內容物發生嵌頓引發疼痛時,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塞來昔布膠囊等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症狀。對於合並消化不良者可配合多潘立酮片、枸櫞酸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腸動力藥,但藥物僅能暫時改善症狀,無法根治疝氣。

3、開放疝修補術

傳統手術方式包括Bassini法、Shouldice法等,通過切開腹股溝管前壁,將疝囊高位結紮後加強腹股溝管後壁。術後需臥床3-5天,複發率約為3-5%,適用於疝環直徑小於3cm的初發疝患者。

4、腹腔鏡疝修補術

采用補片進行無張力修補,具有創傷小、恢複快的優勢。術後24小時即可下床活動,複發率低於1%,尤其適用於雙側疝、複發疝患者。但需全身麻醉,對心肺功能要求較高。

5、急診手術

當發生疝內容物嵌頓超過4小時或出現絞窄性疝時,需立即行急診手術解除腸管壓迫,防止腸壞死。術後需禁食3-5天,並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建議患者避免長期便秘、慢性咳嗽等腹壓增高因素。確診後應盡早就醫評估,60歲以上患者建議優先考慮手術治療。術後3個月內需限製重體力勞動,定期複查超聲觀察修補情況,出現局部紅腫熱痛等感染征象應及時返院處理。

推薦文章

推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