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養生網

痔瘡艾灸哪個穴位最有效

李俊 肛腸科 副主任醫師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三甲

痔瘡患者進行艾灸治療時,通常可選擇長強穴、承山穴、二白穴等穴位輔助緩解症狀。艾灸需由專業醫師操作,同時需結合其他治療方式,避免延誤病情。

1、長強穴

該穴位位於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是督脈的起始穴位。艾灸長強穴可通過溫熱刺激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痔核充血腫脹的情況,對於肛門墜脹、疼痛等症狀可能有一定緩解作用。操作時需注意保持適當距離,避免燙傷皮膚。

2、承山穴

位於小腿後側腓腸肌肌腹下凹陷處,屬足太陽膀胱經。該穴位具有理氣止痛的作用,艾灸時可通過經絡傳導調節腸道氣機,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痔瘡疼痛。臨床常配合針刺使用,每次艾灸時間建議控製在10-15分鍾。

3、二白穴

屬於經外奇穴,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4寸,橈側腕屈肌腱兩側。此穴位為治療痔瘡的經驗效穴,艾灸刺激可調節脾胃功能,改善中氣下陷所致的痔核脫出。操作時可采用回旋灸法,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

艾灸作為中醫外治法,需根據痔瘡的具體分型(如內痔、外痔或混合痔)選擇適宜穴位。若出現便血不止、痔核嵌頓或感染等情況,應及時到肛腸科就診。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規律排便,避免久坐久站,配合溫水坐浴等護理措施可增強治療效果。

推薦文章

推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