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回聲是超聲檢查中常見的影像學描述,通常指局部組織或病灶的反射聲波較弱,在圖像上顯示為較暗區域。這種情況可能與良性腫瘤、惡性腫瘤、炎症或正常組織變異等因素有關,需結合其他檢查明確診斷。
1、良性腫瘤
良性腫瘤如脂肪瘤、纖維瘤等可能因內部結構均勻、密度較低而呈現低回聲。這類腫瘤通常邊界清晰,形態規則,生長緩慢。若體積較小且無壓迫症狀,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定期複查即可。若出現增大或不適,可考慮手術切除。
2、惡性腫瘤
肝癌、甲狀腺癌等惡性腫瘤由於細胞排列紊亂、血供豐富,常表現為低回聲結節。此類病灶多呈浸潤性生長,邊緣不規整,可能伴隨血流信號異常。確診需結合增強CT或穿刺活檢,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放療、化療等,具體方案需根據腫瘤分期製定。
3、炎症或水腫
急性胰腺炎、淋巴結炎等炎症反應會導致組織水腫、細胞間隙增大,從而降低回聲強度。這類情況多伴有紅腫熱痛等炎症表現,可通過血常規、C反應蛋白檢測輔助診斷。治療上常使用注射用頭孢曲鬆鈉、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等抗感染藥物,配合局部理療緩解症狀。
發現超聲報告提示低回聲時,建議及時到超聲醫學科或相關專科就診。醫生會根據病灶大小、形態特征及增強影像等綜合判斷性質,必要時通過穿刺活檢明確病理診斷。避免自行解讀結果延誤病情,所有治療均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