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養生網

雙側額葉腦缺血灶是什麼?

饒凱華 神經內科 副主任醫師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三甲

雙側額葉腦缺血灶是指大腦雙側額葉區域出現局部血流不足導致的缺血性損傷,可能與高血壓、動脈硬化、小血管病變等因素有關。常見症狀包括認知功能下降、情緒異常、執行功能障礙等,需結合影像學檢查確診。

一、定義及常見原因

1.定義

雙側額葉腦缺血灶是影像學檢查中的描述性診斷,指雙側額葉因短暫或持續血流減少形成的局限性病灶。

2.高血壓

長期血壓控製不佳可損傷腦小動脈,導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引發局部缺血。

3.動脈硬化

脂質沉積形成的動脈斑塊可能影響頸動脈或顱內血管,減少額葉血供。

4.小血管病變

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謝疾病易引發腦內微小血管病變,造成多發性缺血灶。

二、臨床表現

1.認知功能下降

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與額葉參與信息整合功能受損有關。

2.情緒障礙

可能出現淡漠、抑鬱或易激惹等情緒異常,因額葉與邊緣係統連接異常所致。

3.執行功能障礙

患者常出現計劃能力下降、解決問題困難,例如難以完成多步驟任務。

三、診斷及治療

1.影像學檢查

頭顱MRI可清晰顯示缺血灶,DWI序列有助於鑒別新舊病灶。

2.控製危險因素

遵醫囑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等藥物控製血壓、血脂,延緩疾病進展。

3.改善腦循環

可應用丁苯酞軟膠囊等藥物促進腦部側支循環建立。

四、注意事項

1.定期複查

每3-6個月監測血壓、血糖、血脂水平,每年進行頭顱MRI隨訪。

2.康複訓練

針對認知障礙可進行記憶訓練、定向力練習等認知康複治療。

3.生活方式

保持低鹽低脂飲食,每周進行150分鍾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遊泳。

出現進行性加重的認知功能障礙或突發神經功能缺損時,應及時神經內科就診評估病情。

推薦文章

推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