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項檢查是用於評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狀況的血清學檢測,包括乙肝表麵抗原、乙肝表麵抗體、乙肝e抗原、乙肝e抗體和乙肝核心抗體五項指標。通過檢測這些指標的組合,可判斷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病毒複製狀態及免疫情況。
1、乙肝表麵抗原
乙肝表麵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陽性結果提示存在乙肝病毒感染,是判斷急慢性乙肝的重要依據。若持續陽性超過6個月,可能表明發展為慢性乙肝。
2、乙肝表麵抗體
乙肝表麵抗體(HBsAb)是機體產生的保護性抗體,陽性表示對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接種乙肝疫苗後出現該抗體,說明疫苗免疫成功;自然感染恢複後也可能產生。
3、乙肝e抗原
乙肝e抗原(HBeAg)是病毒複製活躍的標誌物,陽性表明病毒複製能力強、傳染性高。常見於乙肝急性期或慢性乙肝活動期,需結合其他指標評估病情。
4、乙肝e抗體
乙肝e抗體(HBeAb)通常在e抗原消失後出現,陽性可能提示病毒複製減弱、傳染性降低。但部分患者可能因病毒變異導致e抗原陰性而e抗體陽性,仍需檢測HBV-DNA確認病毒活動。
5、乙肝核心抗體
乙肝核心抗體(HBcAb)分為IgM和IgG兩種類型。IgM抗體陽性提示近期感染,IgG抗體陽性則表明既往感染。該抗體單獨陽性時,需結合其他指標排除窗口期感染或隱匿性乙肝。
乙肝五項結果需由專業醫生綜合判斷,不同組合模式對應不同臨床意義。建議高危人群定期篩查,感染者每3-6個月複查肝功能、病毒載量等指標。檢測前無需空腹,但應避免劇烈運動和飲酒,確保結果準確性。若發現異常指標,應及時至感染科或肝病專科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