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飲食上需注意低鹽、適量蛋白質、避免酒精、選擇易消化食物及補充維生素等。合理調整飲食結構有助於減輕肝髒負擔,改善營養狀況。
1、低鹽飲食
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腹水或水腫,每日食鹽攝入量應控製在2克以內。避免食用醃製品、醬菜等高鹽食物,烹飪時可用香料替代部分鹽分,以減少鈉瀦留。
2、適量優質蛋白
選擇魚蝦、雞肉、豆製品等易吸收的蛋白質,每日攝入量按每公斤體重1-1.2克計算。出現肝性腦病前兆時需暫時限製蛋白質,待病情穩定後逐步增加。
3、嚴格戒酒
酒精會加速肝細胞壞死,任何含酒精的飲品都應禁止。同時需避免含酒精成分的藥品或食品添加劑,防止加重肝髒代謝負擔。
4、易消化軟食
多采用蒸煮燉等烹飪方式,避免油炸、燒烤等堅硬食物。伴有食管靜脈曲張者需將食物加工成糊狀,防止粗糙食物劃傷血管引發出血。
5、補充維生素
重點增加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K的攝入,可通過菠菜、西蘭花、獼猴桃等食物補充。出現脂肪瀉時可適當補充脂溶性維生素製劑。
建議患者定期進行營養評估,根據肝功能分級調整飲食方案。出現食欲減退、腹脹加重等情況時,應及時到消化內科就診,必要時通過腸內營養支持改善營養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