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鑒定涉及科學、法律、隱私等多個方麵,由於信息不對稱,很多人對它存在不少誤解。比如“鑒定前不能吃飯”“偷偷采的樣本無效”“價格越貴準確率越高”等說法,到底是真是假?今天我們就來盤點親子鑒定的八大常見誤區,幫你避開這些認知“坑”。
1. 誤區一:親子鑒定前需要空腹。很多人以為親子鑒定和常規體檢一樣,需要空腹抽血,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親子鑒定主要檢測的是DNA,而DNA是人體穩定的遺傳物質,不受飲食、飲水、運動等日常因素的影響。無論是血液、口腔拭子還是毛發樣本,飲食都不會改變樣本中的DNA信息。隻有在進行某些特殊的孕期檢查時才需要空腹,親子鑒定完全不需要,采樣前正常飲食即可。
2. 誤區二:隻有血液才能做親子鑒定。這是最常見的誤區之一,很多人一提到親子鑒定就想到抽靜脈血。實際上,人體所有有核細胞都含有DNA,除了血液,口腔拭子、毛發(帶毛囊)、指甲、牙刷、口香糖、精液等多種樣本都能用於親子鑒定。其中口腔拭子采樣無創傷、操作簡單,是個人鑒定和兒童鑒定的首選;毛發采樣適合不方便到店的客戶。中基醫學親子鑒定中心會根據客戶的具體情況,推薦最合適的采樣方式,並非隻有血液一種選擇。
3. 誤區三:偷偷采集的樣本做的鑒定無效。不少人因為隱私原因,會偷偷采集家人的樣本做鑒定,擔心這樣的樣本“不合法”“無效”。其實,樣本的有效性取決於樣本質量(是否被汙染、是否含有足量DNA),而不是采集方式。對於個人隱私親子鑒定,偷偷采集的樣本隻要質量合格,鑒定結果就是準確的,隻是這類報告不具備法律效力。但如果是司法親子鑒定,就必須由專業人員現場采集樣本,確保樣本來源可追溯,偷偷采集的樣本無法用於司法鑒定。
4. 誤區四:親子鑒定準確率能達到100%。很多機構為了招攬客戶,會宣稱自己的鑒定準確率“100%”,但從科學角度來說,這是不可能的。目前最先進的DNA親子鑒定技術,準確率也隻能達到99.99%以上,無法做到100%。因為理論上存在極小的基因突變概率,雖然這種概率低於0.01%,但從科學嚴謹性出發,不能宣稱100%準確。不過,排除親子關係時,準確率可以達到100%,隻要有3個以上位點不符合遺傳規律,就能完全排除。
5. 誤區五:價格越貴,親子鑒定準確率越高。親子鑒定的價格主要取決於鑒定類型(個人還是司法)、采樣方式(上門還是到店)、出報告時間(普通還是加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