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貼通常貼敷於背部、腹部以及四肢等部位的特定穴位,具體位置需根據個人體質及治療目的調整。貼敷前建議由專業醫生辨證選穴,以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1、背部穴位
三伏貼常貼於背部膀胱經及督脈的穴位,如肺俞、定喘、大椎等。肺俞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定喘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這些穴位多用於呼吸係統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貼敷時需避開皮膚破損處,成人通常貼2-4小時。
2、腹部穴位
中脘、神闕、關元等腹部穴位常用於消化係統疾病的貼敷。中脘位於臍上4寸,神闕即肚臍中央,關元位於臍下3寸,這些穴位可調理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腹瀉。兒童貼敷時間需縮短至0.5-1小時,避免皮膚刺激。
3、四肢穴位
足三裏穴、豐隆、三陰交等下肢穴位適用於增強免疫力或婦科調理。足三裏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豐隆位於小腿外側外踝尖上8寸,這些穴位有助於祛濕化痰。上肢穴位如曲池則多用於退熱,貼敷時應注意避開關節活動頻繁區域。
三伏貼屬於透皮給藥的中醫外治法,藥物成分通過穴位滲透發揮作用。貼敷後若出現灼熱感可提前去除,皮膚敏感者建議縮短貼敷時間。孕婦、發熱患者及皮膚潰爛者禁用,貼敷期間需忌食生冷,建議在正規醫療機構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