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盆腔積液怎麼治,老中醫教你治療
3個方法
附件炎和盆腔積液都是常見的婦科疾病,其中附件炎是引起盆腔積液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治療附件炎引起的盆腔積液,首先就要及時附件炎,隻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治療盆腔積液。
濕熱下注型
治以清熱利濕。方用止帶方加減:
取豬苓、車前子(包)、赤芍各12克,黃柏、牛膝、丹皮、蒼術各10克,澤瀉、茵陳各6克。
加減:若腹痛明顯,加用元胡、川楝子各10克,以行氣止痛;若納差便溏可改蒼術為炒白術10克,加生苡仁20克,雲苓18克,以健脾祛濕。
瘀熱互結型
治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方用當歸元胡湯加減:
用敗醬草20克,當歸、元胡、酒大黃、赤芍、桃仁各15克,香附12克。水煎服。
加減:若小腹刺痛明顯,加用乳香、沒藥各10克以化瘀止血;小腹脹痛明顯者,加用川楝子、枳殼各10克以行氣止痛;若經量少,色暗有塊,加用益母草20克活血化瘀。若白帶量多、色黃,加用茵陳15克,澤瀉12克以清利濕熱。
寒濕凝滯型
治以溫陽散寒,活血祛濕。方用少腹逐瘀湯加減:
取雲苓15克,當歸、赤芍各12克,沒藥、艾葉、蒼白術、澤蘭、紅藤各10克,小茴香、川芎、桂枝各9克,幹薑6克。水煎服。
加減:若帶下量多,色白質稀,加用肉豆蔻、白果各10克以溫腎止帶。若腰酸痛明顯,加川斷20克,杜仲10克,以益腎強腰。
以上方藥口服後,剩餘藥渣可放入布袋敷於下腹部,每次熱敷20--30分鍾。
用赤芍、紅藤、敗醬草、公英、丹參各20克,夏枯草15克。上方濃煎100毫升,肛門點滴,每日1--2 次,15次為1療程。
本方適用於濕熱下注或瘀熱互結型患者。
若有包塊形成,可加三棱20克,莪術15克以化瘀消聚;有氣虛之象時,加黃芪30克以益氣健脾;若小腹冷痛,可去敗醬草、公英,加用細辛10克,桂枝10克溫經散寒。
取大米100克,茯苓15克 車前子10克,紅糖適量。將前2味放入紗布包內與大米同時煎煮,粥熟後去藥包,放入適量紅糖服用。
本方具有健脾益氣,祛濕之功。
用生山楂15克,柴胡、當歸各10克,白糖適量。將前3味同時放入鍋內煎煮,去渣取汁,服用時調入適量白糖,每日2次。
本方具有理氣活血的作用。
慢性炎症可以適當地用中藥治療。急性炎症可以借助西藥,比如用抗生素消炎治療。慢性附件炎治療,比較好的中藥我們首選婦樂衝劑,西藥可以用一些口服的抗生素。也可以考慮用一些理療。理療也有多種,比如激光、微波、離子透入等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