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正常人的血壓隨內外環境變化在一定範圍內波動。整體人群血壓水平隨年齡逐漸升高,以收縮壓更為明顯,但50歲後舒張壓呈現下降趨勢,脈壓也隨之加大。近年來,人們對心血管病多重危險因素作用以及心、腦、腎靶器官保護的認識不斷深入。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也在不斷調整,目前認為同一血壓水平的患者發生心血管病的危險不同。因此有了血壓分層的概念,即發生心血管病危險度不同的患者,適宜血壓水平應有不同。醫生麵對患者時在參考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其具體情況判斷該患者最合適的血壓範圍,采用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目錄
1.高血壓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高血壓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3.高血壓有哪些典型症狀 4.高血壓應該如何預防 5.高血壓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高血壓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治療高血壓的常規方法

1高血壓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高血壓是由多種因素作用引發的,可分為遺傳和環境因素兩個方麵。一般認為在比例上,遺傳因素約占40%,環境因素約占60%。可以認為高血壓是遺傳易感性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遺傳因素

  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壓,子女的發病概率高達46%。約60%高血壓患者可詢問到有高血壓家族史。高血壓的遺傳可能存在主要基因顯性遺傳和多基因關聯遺傳兩種方式。在遺傳表型上,不僅血壓升高發生率體現遺傳性,而且在血壓高度、並發症發生以及其他有關因素方麵,如肥胖,也有遺傳性。

  環境因素

  飲食不同地區人群血壓水平和高血壓患病率與鈉鹽平均攝入量顯著有關。攝鹽越多,血壓水平和患病率越高,但是同一地區人群中個體間血壓水平與攝鹽量並不相關,攝鹽過多導致血壓升高主要見於對鹽敏感的人中。鉀攝入量與血壓呈負相關。飲食中鈣攝入對血壓的影響尚有爭議,多數認為飲食低鈣與高血壓發生有關。高蛋白質攝入屬於升壓因素,動物和植物蛋白質均能升壓。飲食中飽和脂肪酸或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比值較高也屬於升壓因素。飲酒量與血壓水平尤其是收縮壓線性相關,每天飲酒量超過50g乙醇者高血壓發病率明顯增高。

  精神應激城市腦力勞動者高血壓患病率超過體力勞動者,從事精神緊張度高的職業者發生高血壓的可能性較大,長期生活在噪聲環境中聽力敏感性減退者患高血壓也較多。高血壓患者經休息後往往症狀和血壓可獲得一定改善。

  其他因素

  體重超重或肥胖是血壓升高的重要危險因素。血壓與心肌梗塞呈顯著正相關。肥胖的類型與高血壓發生關係密切,腹型肥胖者容易發生高血壓。服避孕藥婦女血壓升高發生率及程度與服用時間長短有關。35歲以上婦女容易出現血壓升高。口服避孕藥引起的高血壓一般為輕度,並且可逆轉,在終止避孕藥後3~6個月血壓常恢複正常。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SAHS)患者50%有高血壓,血壓高度與SAHS病程有關。

2高血壓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高血壓危象和高血壓腦病是高血壓病常見的並發症。高血壓危象是因緊張、疲勞、寒冷、嗜鉻細胞瘤發作、突然停服降壓藥等誘因,小動脈發生強烈痙攣,血壓急劇上升,影響重要髒器血液供應而產生危急症狀。在高血壓早期與晚期均可發生。危象發生時,出現頭痛、煩躁、眩暈、惡心、嘔吐、心悸、氣急及視力模糊等嚴重症狀,以及伴有動脈痙攣(椎基動脈、頸內動脈、視網膜動脈、冠狀動脈等)累及相應的靶器官缺血症狀。高血壓腦病發生在重症高血壓患者,由於過高的血壓突破了腦血流自動調節範圍,腦組織血流灌注過多引起腦水腫。臨床表現以腦病的症狀與體征為特點,表現為彌漫性嚴重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精神錯亂,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抽搐。

  高血壓病可造成靶器官功能損害引發腦血管病,包括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腔隙性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心力衰竭、慢性腎衰竭、主動脈夾層等並發症。

3高血壓有哪些典型症狀

  大多數高血壓病起病緩慢、漸進,一般缺乏特殊的臨床表現。約20%的高血壓患者無症狀,僅在測量血壓時或發生心、腦、腎等並發症時才被發現。

  一般血壓升高的常見症狀有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等,呈輕度持續性,多數症狀可自行緩解,在緊張或勞累後加重。可出現視力模糊、鼻出血等較重症狀。症狀與血壓水平有一定的關聯,因高血壓性血管痙攣或擴張所致。典型的高血壓頭痛在血壓下降後即可消失。高血壓患者可以同時合並其他原因的頭痛,往往與血壓高度無關,例如精神焦慮性頭痛、偏頭痛、青光眼等。如果突然發生嚴重頭暈與眩暈,要注意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者過度降壓、直立性低血壓,這在高血壓合並動脈粥樣硬化、心功能減退者容易發生。高血壓患者還可以出現受累器官的症狀,如胸悶、氣短、心絞痛、多尿等。另外,有些症狀可能是降壓藥的不良反應所致。

  緩進型高血壓早期多無症狀,偶爾體檢時發現血壓增高,或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勞累後感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可能係高級精神功能失調所致。早期血壓僅暫時升高,隨病程進展血壓持續升高,髒器受累,繼而出現頭痛、頭暈等症狀。症狀可由於情緒激動,過度疲勞,氣候變化或停用降壓藥而誘發。血壓急驟升高。劇烈頭痛、視力障礙、惡心、嘔吐、抽搐、昏迷、一過性偏癱、失語等。

  急進型高血壓患者血壓明顯升高,舒張壓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症狀。視力迅速減退,眼底有視網膜出血及滲出,常有雙側視神經乳頭水腫。迅速出現蛋白尿、血尿及腎功能不全。也可發生心力衰竭、高血壓腦病和高血壓危象,病程進展迅速。多死於尿毒症。

4高血壓應該如何預防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心血管係統病,高血壓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高血壓的預防也必須是綜合預防,從飲食、習慣、運動甚至是心理等方麵進行預防。高血壓病可進行有效的三級預防。

  高血壓的一級預防要點

  1、合理調整飲食:限製鈉鹽過量攝入;增加鉀的攝入;增加鈣的攝入;降低脂肪的攝入量,特別是動物脂肪;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如動物蛋白(如魚類)和豆類蛋白。

  2、戒煙和戒酒。

  3、減肥。

  4、開展體育鍛煉。

  5、從兒童期就要開始預防高血壓的發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開展體育運動,進行高血壓預防的教育。

 

  高血壓的二級預防要點

  1、落實一級預防的措施。

  2、進行係統正規的抗高血壓治療:通過降壓治療使血壓降至正常範圍內,保護靶器官免受損害,同時兼顧其他危險因素的治療。

  3、選用比較好的測壓方法,即在血壓高峰時測壓,以確保血壓是真實的降至正常。

 

  高血壓的三級預防要點

  1、醫生與患者親屬密切配合。對重度高血壓患者應進行嚴密觀察。做到對高血壓嚴重並發症及早發現、及時處理和搶救。

  2、對出現嚴重並發病的高血壓患者,應盡早明確診斷,及時采取強有力的針對性治療措施,控製病情發展。

  3、嚴重並發症的高血壓患者病情穩定後,應進行全麵的康複治療,以改善預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5高血壓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正常人的血壓隨內外環境變化在一定範圍內波動。整體人群血壓水平隨年齡逐漸升高,以收縮壓更為明顯,但50歲後舒張壓呈現下降趨勢,脈壓也隨之加大。高血壓病的實驗室化驗及輔助檢查主要針對高血壓靶器官損害,常用檢查項目包括:

  常規項目

  常規檢查的項目是尿常規、血糖、血膽固醇、血甘油三酯、腎功能、血尿酸和心電圖。這些檢查有助於發現相關的危險因素和靶器官損害。部分患者根據需要和條件可以進一步檢查眼底、超聲心動圖、血電解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特殊檢查

  如果為了更進一步了解高血壓患者病理生理狀況和靶器官結構與功能變化,可以有目的地選擇一些特殊檢查,例如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ABPM),踝/臂血壓比值,心率變異,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動脈彈性功能測定,血漿腎素活性(PRA)等。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有助於判斷血壓升高嚴重程度,了解血壓晝夜節律,指導降壓治療以及評價降壓藥物療效。

6高血壓病人的飲食宜忌

  高血壓患者的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寧素勿葷,寧淡勿濃,寧饑勿飽,生活上做到調情誌、益腎精、慎飲食。患者的飲食保健注意事項包括:

  1、高血壓患者飲食需要適時定量,不饑不飽,不暴飲暴食。

  2、食鹽攝取每天應該限製在3克以下。浮腫明顯時,更應該嚴格控製食鹽。但長期低鹽或者缺鹽,可導致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現象,所以不能無鹽。

  3、高血壓患者要多吃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如油菜、菠菜、小白菜及西紅柿等。吃含鉀的食物不僅能保護心肌細胞,還能緩解吃鈉太多引起的不良後果。但高血壓並發腎功能不全時,則不宜吃含鉀多的食物,否則會因少尿而引起體內鉀積蓄過多,導致心律紊亂以致心髒驟停。

7西醫治療高血壓的常規方法

  高血壓病的治療原則包括改善生活行為和降壓治療,適用於所有高血壓患者。血壓控製目標值原則上應將血壓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張血壓控製目標值至少

  1、改善生活行為治療

  減輕體重:盡量將體重指數(B心肌梗塞)控製在

  減少鈉鹽攝入:膳食中約80%鈉鹽來自烹調用鹽和各種醃製品,所以應減少烹調用鹽,每人每日食鹽量以不超過6g為宜。

  補充鈣和鉀鹽:每人每日吃新鮮蔬菜400~500g,喝牛奶500ml,可以補充鉀1000mg和鈣400mg。

  減少脂肪攝入:膳食中脂肪量應控製在總熱量的25%以下。

  戒煙、限製飲酒:飲酒量每日不可超過相當於50g乙醇的量。

  增加運動:運動有利於減輕體重和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適應調節能力,穩定血壓水平。較好的運動方式是低或中等強度的等張運動,可根據年齡及身體狀況選擇慢跑或步行,一般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鍾。

  2、降壓藥物治療

  降壓藥物種類目前常用降壓藥物可歸納為五大類,即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CC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

  利尿劑:有噻嗪類、袢利尿劑和保鉀利尿劑三類。降壓作用主要通過排鈉減少細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適用於輕、中度高血壓,在鹽敏感性高血壓、合並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高血壓有較強降壓效應。

  β受體阻滯劑:常用藥物有美托洛爾、阿替洛爾、比索洛爾、卡維洛爾、拉貝洛爾。降壓作用可能通過抑製中樞和周圍的RAAS,以及血流動力學自動調節機製。適用於各種不同嚴重程度的高血壓病,尤其是心率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並心絞痛患者,對老年高血壓療效相對較差。

  鈣通道阻滯劑:降壓作用主要通過阻滯細胞外鈣離子經電壓依賴L型鈣通道進入血管平滑肌細胞內,減弱興奮-收縮偶聯,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縮反應性。可用於合並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長期治療時還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常用藥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貝那普利、賴諾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和福辛普利。降壓作用主要通過抑製周圍和組織的ACE,使血管緊張素Ⅱ生成減少,同時抑製激肽酶使緩激肽降解減少。特別適用於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後、糖耐量減退或糖尿病腎病的高血壓患者。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常用的有氯沙坦、纈沙坦、厄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和奧美沙坦。降壓作用主要通過阻滯組織的血管緊張素Ⅱ受體亞型AT1,更充分有效地阻斷血管緊張素Ⅱ的水鈉瀦留、血管收縮與重構作用。特點是直接與藥物有關的不良反應很少,不引起刺激性幹咳,持續治療的依從性高。

  除了上述五大類主要的降壓藥物外,在降壓藥發展曆史中還有一些藥物,包括交感神經抑製劑,例如利血平、可樂定;直接血管擴張劑,例如肼屈嗪;α1受體阻滯劑,例如呱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曾多年用於臨床並有一定的降壓療效,但因副作用較多,目前不主張單獨使用,但是在複方製劑或聯合治療時還仍在使用。

  降壓藥物治療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遞增劑量。臨床實際使用時,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狀況、靶器官損害、並發症、合並症、降壓療效、不良反應以及藥物費用等,都可能影響降壓藥的具體選擇。聯合治療應采用不同降壓機理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