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養生網

腳扭傷了腫了怎麼辦

曹凱 骨科 主任醫師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三甲

腳扭傷後出現腫脹可通過休息製動、冷敷處理、加壓包紮、藥物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等方式緩解症狀。若腫脹持續加重或伴隨劇烈疼痛,建議及時就醫明確損傷程度,遵醫囑進行針對性處理。

1、休息與製動

腳部扭傷後需立即停止活動,避免患肢負重或行走,防止二次損傷。可使用護踝、支具或石膏托固定踝關節,保持穩定狀態,有助於減輕腫脹並促進恢複。

2、冷敷處理

在扭傷後48小時內,可用冰袋或冷毛巾對腫脹部位進行間斷冷敷,每次約15-20分鍾,間隔1小時重複。冷敷能收縮血管,減少局部滲血和組織液滲出,從而緩解腫脹和疼痛。

3、加壓包紮

使用彈性繃帶從足部向小腿方向纏繞,適當加壓以限製腫脹擴散。注意包紮不宜過緊,避免影響血液循環。加壓包紮可維持踝關節穩定,降低關節腔壓力。

4、藥物治療

若疼痛明顯,可遵醫囑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非甾體抗炎藥止痛。局部腫脹處可外噴活血止痛噴霧劑、消腫止痛酊等藥物,促進淤血吸收。

5、手術治療

若存在嚴重的韌帶斷裂、關節脫位或骨折,需通過手術修複韌帶或固定骨折部位。例如Ⅲ度踝關節韌帶損傷或腓骨骨折時,醫生可能建議關節鏡手術或切開複位內固定術。

腳部扭傷後24小時內應避免熱敷或按摩,以免加重腫脹。若患肢出現皮膚青紫、麻木、活動障礙或無法負重等情況,需盡快就醫完善X線、MRI等檢查,排除骨折或韌帶撕裂。恢複期間可逐步進行踝泵運動、肌力訓練等康複鍛煉,促進功能恢複。

推薦文章

推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