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養生網

土茯苓的作用與功效

江一平 中醫科 主任醫師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三甲

土茯苓作為一味傳統中藥材,一般具有清熱解毒、除濕通絡、利關節、健脾和胃、抗炎抗菌等功效和作用。其藥性平和,在中醫臨床應用較廣。

1、清熱解毒

土茯苓性味甘淡,歸肝、胃經,能清解體內熱毒。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濕熱瘡毒、癰腫癤腫等皮膚感染性疾病,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提取物對部分細菌有抑製作用。

2、除濕通絡

該藥具有較強祛濕功效,可滲利水濕。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關節腫脹、小便不利、白帶異常等症候,常配伍其他祛濕藥使用。其通絡特性對濕熱阻滯經絡引發的肢體麻木疼痛有改善效果。

3、利關節

在治療風濕痹痛方麵,土茯苓能緩解關節紅腫熱痛等濕熱痹阻症狀。臨床多與秦艽、忍冬藤等配伍使用,通過祛除關節部位濕熱邪氣,達到舒筋活絡的效果,尤其適用於濕熱型類風濕關節炎。

4、健脾和胃

土茯苓能健運脾胃,改善因濕濁困脾導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脹滿等消化不良症狀。其甘淡之性既能祛濕又不傷正氣,常與白術、茯苓等健脾藥物配合使用,增強脾胃運化功能。

5、抗炎抗菌

現代研究表明,土茯苓含有的落新婦苷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抑製炎症因子釋放。體外實驗顯示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等常見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這為傳統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使用土茯苓需注意辨證施治,脾胃虛寒者慎用。建議在中醫師指導下合理配伍使用,避免與濃茶同服。藥材應選擇表麵黃棕色、斷麵類白色者為佳,煎煮時建議先浸泡30分鍾以利有效成分溶出。

推薦文章

推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