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厭奶期通常出現在3-8個月,具體時間因人而異。生理性厭奶多發生於4-6個月,病理性厭奶可能在任何月齡出現,需結合具體表現判斷。
1、生理性厭奶期
約50%的嬰兒在4-6個月會出現生理性厭奶,這與生長發育規律相關。此階段寶寶生長速度減緩,對奶量需求相對減少,同時視覺、聽覺發育帶來外界環境刺激增加,導致吃奶專注度下降。主要表現為單次吃奶量減少20%-30%,但每日總攝入量基本正常,精神狀態良好,體重增長在正常範圍內。
2、疾病因素
中耳炎、鵝口瘡等口腔疾病可能造成3個月後寶寶突然拒奶,這類情況常伴有發熱、口腔白斑等症狀。消化道疾病如胃食管反流在2-6月齡高發,表現為吃奶時哭鬧、弓背打挺。新生兒期後的牛奶蛋白過敏多在2-4個月顯現,可能伴隨皮疹、腹瀉等過敏反應。
3、其他影響因素
環境溫度過高(超過26℃)可能影響4個月以上寶寶的食欲,長牙期牙齦不適常見於6-8個月嬰兒。過早添加輔食(早於4個月)可能幹擾寶寶正常飲奶規律,造成階段性厭奶表現。
若寶寶單日奶量減少超過30%且持續3天以上,或伴有體重不增、精神萎靡等症狀,建議及時就醫排查病理因素。日常喂養應保持環境安靜,避免強迫喂食,可嚐試調整喂奶姿勢和間隔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