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以及母嬰垂直傳播三種方式。日常接觸如共用餐具、擁抱等行為不會導致感染,但存在高危接觸後應及時進行醫學檢測和幹預。
1、性接觸傳播
艾滋病病毒存在於感染者的精液、陰道分泌物等體液中,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可能通過黏膜破損或微小創口進入人體。正確使用質量合格的安全套可顯著降低傳播概率。
2、血液傳播
接觸被病毒汙染的血液可能造成感染,常見於輸入未經嚴格篩查的血液製品、使用未滅菌的醫療器械等。紋身、穿耳洞等操作若器械消毒不徹底也存在潛在風險。醫療機構現已普遍采用一次性器具和嚴格篩查流程,此類傳播已大幅減少。
3、母嬰垂直傳播
感染艾滋病的孕婦可能在妊娠期經胎盤、分娩時經產道或哺乳期通過乳汁將病毒傳給胎兒。通過規範的孕期抗病毒治療、選擇剖宮產及人工喂養等措施,可將母嬰傳播率從15%-45%降低至1%以下,這需要感染者在孕早期就啟動醫學幹預。
存在高危行為後,建議在72小時內到疾控中心或傳染病醫院進行暴露後預防用藥。日常應避免與他人共用可能接觸血液的個人物品,如剃須刀、牙刷等。確診感染者需遵醫囑進行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既控製病情進展也降低傳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