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樹在中醫理論中通常指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補火助陽、調理氣血以及抗菌消炎等功效。其幹燥的樹皮、嫩枝等部位可入藥,常用於改善寒凝血瘀、陽虛等證候。
1.溫經散寒
肉桂性味辛熱,歸腎、脾、心經,能驅散體內寒邪,緩解因寒凝引起的疼痛。例如胃寒腹痛、風寒濕痹等病症,可用肉桂配伍幹薑、附子等藥物,增強溫中散寒的效果。
2.活血通絡
肉桂中的揮發油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引起的閉經、痛經等問題。中醫常用其與當歸、川芎等藥材搭配,治療寒凝血瘀導致的肢體麻木、關節疼痛。
3.補火助陽
對於腎陽不足引起的腰膝冷痛、夜尿頻多,肉桂能溫補腎陽。常與熟地黃、山茱萸等配伍,用於腎陽虛衰、命門火衰等證型,改善畏寒肢冷等症狀。
4.調理氣血
肉桂可溫通經脈,幫助氣血運行通暢。在氣血兩虛或寒凝氣滯時,配合黃芪、黨參等補氣藥物,能增強氣血生化,改善麵色蒼白、乏力等表現。
5.抗菌消炎
現代研究表明,肉桂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有一定抑製作用,其含有的桂皮醛等成分可輔助減輕炎症反應,常用於外用製劑或輔助治療感染性疾病。
使用肉桂時需在中醫師指導下辨證使用,避免自行濫用。陰虛火旺、實熱證及孕婦應慎用。日常食療中可用少量肉桂粉加入燉湯或茶飲,但需注意體質偏熱者不宜過量,以免引起口幹、便秘等不適。若需長期服用,建議定期谘詢醫生調整劑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