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養生網

七種隔夜菜為何千萬不能吃

王雯 營養科 副主任醫師

河南省人民醫院 三甲

隔夜菜是否能食用與儲存條件及食材特性有關,部分菜品因成分不穩定或易滋生細菌,可能存在健康隱患。常見的需謹慎食用的隔夜菜包括綠葉蔬菜、海鮮、豆製品、菌菇類、溏心蛋、涼拌菜以及高湯等。

1、綠葉蔬菜

菠菜、油菜等綠葉菜煮熟後若長時間存放,硝酸鹽在細菌作用下可能轉化為亞硝酸鹽。雖然常規儲存產生的量通常不足以致病,但反複加熱會導致維生素流失,口感變差。

2、海鮮

魚蝦蟹等海鮮富含蛋白質,隔夜存放易滋生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且分解產生的組胺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加熱無法完全破壞這些有害物質。

3、豆製品

豆腐、豆漿等含水量高的豆製品在常溫下易受葡萄球菌汙染,且其豐富的蛋白質為細菌繁殖提供營養,夏季存放超過6小時即存在風險。

4、菌菇類

銀耳、木耳等泡發或烹煮後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該毒素耐高溫且可損傷肝腎,泡發時間超過8小時或隔夜存放均可能生成。

5、溏心蛋

未煮熟的雞蛋蛋黃易殘留沙門氏菌,在儲存過程中細菌會持續繁殖,食用後可能引發嘔吐、腹瀉等食源性疾病。

6、涼拌菜

未經高溫殺菌的涼拌菜在加工過程中易帶入細菌,醬醋等調味料無法完全抑製微生物增殖,尤其含蔥薑蒜的涼菜隔夜後亞硝酸鹽含量激增。

7、高湯

長時間存放的肉湯若反複加熱,其中溶解的脂肪易氧化酸敗,蛋白質分解產生的硫化物可能刺激胃腸道,金屬容器存放還可能析出有害物質。

建議烹飪時根據食量合理安排,剩菜需在烹飪後2小時內放入密封盒冷藏,葉類蔬菜和涼拌菜盡量當餐吃完。若必須儲存,海鮮、豆製品冷藏不超過24小時,食用前需徹底加熱至100℃並持續沸騰3分鍾以上。如食用隔夜菜後出現惡心、腹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排查食物中毒風險。

科普文章,僅供參考。如有不適,請及時線下就醫。

推薦文章

推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