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少可能與生理性因素有關,也可能是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高泌乳素血症等病理性原因導致。若長期存在該症狀或伴有其他異常,建議及時就醫明確病因。
1、生理性因素
近期精神壓力過大、過度節食或體重驟降可能影響下丘腦功能,導致雌孕激素分泌減少,表現為月經量減少。這類情況通常調整飲食結構、保持情緒穩定後,月經可逐漸恢複正常。
2、多囊卵巢綜合征
該疾病會引起高雄激素血症和持續無排卵,導致子宮內膜生長受限,出現月經稀發、經量減少等症狀。患者可能伴有痤瘡、多毛等表現,一般需遵醫囑使用地屈孕酮片、螺內酯片、炔雌醇環丙孕酮片等藥物調節內分泌。
3、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會影響卵巢功能,抑製子宮內膜增殖,導致月經周期延長、經量減少。患者常伴隨怕冷、乏力等症狀,通常需要左甲狀腺素鈉片進行替代治療,同時可配合益母草顆粒等中成藥調理月經。
4、高泌乳素血症
血清泌乳素水平異常升高會抑製促性腺激素釋放,導致雌激素分泌減少,引起月經量變少。這類患者可能出現乳頭溢液,常用甲磺酸溴隱亭片、維生素B6片、戊酸雌二醇片等藥物降低泌乳素水平。
若月經量持續少於5ml或伴有閉經、不孕等情況,建議進行性激素六項、甲狀腺功能、盆腔超聲等檢查。治療期間需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體重過低者需逐步增加熱量攝入至正常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