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煙和飲酒對人體均有顯著危害,但二者的影響範圍和程度存在差異。由於危害類型不同,無法直接比較哪一種危害更大,需根據具體健康風險綜合評估。
煙草煙霧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7000餘種化學物質,其中69種為明確致癌物。長期吸煙可導致肺癌、喉癌等惡性腫瘤風險增加10-20倍,同時誘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吸煙引發的氧化應激反應會加速血管內皮損傷,使心肌梗塞發生率提高2-4倍。被動吸煙同樣危害周圍人群健康。
過量飲酒主要損害肝髒和神經係統。乙醇代謝產物乙醛具有強致癌性,與肝癌、食管癌密切相關。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5.3%的死亡與酒精相關。急性酒精中毒可抑製中樞神經功能,慢性飲酒者60%會出現脂肪肝,其中20%可能發展為肝硬化。值得注意的是,少量飲酒(每日酒精量小於15g)可能對心血管有一定保護作用,但致癌風險仍存在。
從公共衛生角度看,煙草使用每年導致全球800萬人死亡,酒精相關死亡約300萬例。但個體風險取決於攝入量、遺傳易感性等因素。建議完全避免吸煙,包括電子煙等新型煙草製品。若飲酒應嚴格限製攝入量,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攝入不超過25g,女性不超過15g。任何形式的煙酒接觸都會增加健康損害風險,戒斷是維護健康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