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怎樣補鈣效果最好?寶寶補鈣要掌握好方法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有缺鈣的現象,從而會導致孩子出現羅圈腿以及免疫力低下等現象,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大的,有些家長在孩子出現缺鈣的症狀時會幫助孩子進行補鈣,有的時候直接進補效果並不是特別的明顯,其實給寶寶補鈣也是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下麵一起看一下寶寶怎樣補鈣效果最好?
寶寶補鈣注意補充量
在寶寶成長的不同階段鈣的需要量也不同,0~6月齡每天需要攝入鈣300毫克,6~12月齡400毫克,1~3歲600毫克,4~9歲800毫克,10~18歲1000毫克。這裏所指的是鈣元素的量,而不是鈣片的量。顯然,不少媽媽在給寶寶補鈣時沒有分清這兩者的概念,以為寶寶吃了鈣片就算補鈣了。事實上,媽媽應該鈣製劑中含鈣元素量核算出來,並結合從食物中攝取的鈣量,來決定寶寶服鈣的量。因此媽媽選購鈣劑時,請注意包裝上的規格說明"相當於鈣元素xx毫克"。
鈣源不同效果不同
目前市場上兒童服用的鈣劑琳琅滿目,不同的鈣劑含鈣量相差甚大,如葡萄糖酸鈣含鈣量為9%,乳酸鈣為13%,醋酸鈣為23%,碳酸鈣為40%。碳酸鈣由於含鈣量高,在胃酸充足的情況下,溶解度遠高於其他鈣製劑,故已成為國外鈣製劑的主導產品。1989年美國藥典藥物情報(USPID)中介紹常用的16種口服鈣製劑中,有10種為碳酸鈣片。因此相比之下,媽媽選擇以碳酸鈣為鈣源的鈣劑可以達到更好的吸收效果。
不要忽視維生素D
鈣的吸收少不了維生素D的協助,維生素D的作用是讓鈣從腸道充分吸收,同時保證體內的鈣不會從尿裏流失。維生素D的獲取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從食物獲得,但量很少;二是通過曬太陽。對於小寶寶來說對維生素D的需要量多,但通過食物獲取和接觸陽光的補充卻十分有限,因此媽媽可以選擇含有維生素D的鈣劑,以確保補鈣與維生素D同進進行,才能更好的發揮補鈣的效果。
補鈣時間要有所選擇
很多家長在給寶寶補鈣時,常常會把鈣劑混在奶或食物中,其實這樣反而會影響到補鈣的效果。比如在吃飯時服用鈣製品,混在食物中的鈣隻能吸收20%。總之隻要寶胃裏麵塞了太多食物,效果通常不太好。因此建議媽媽給寶寶補鈣要與早、中、晚餐間隔半小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