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

  腹瀉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可因多種疾病而引起。腹瀉一般是指每天大便次數增加或排便次數頻繁,糞便稀薄或含有黏液膿血,或者還含有不消化的食物及其他病理性內容物。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一般將腹瀉分為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兩類。前者是指腹瀉呈急性發病,曆時短暫,病程在2~3周之內。而後者一般是指腹瀉超過2個月者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

目錄
1.腹瀉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腹瀉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3.腹瀉有哪些典型症狀 4.腹瀉應該如何預防 5.腹瀉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腹瀉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治療腹瀉的常規方法

1腹瀉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腹瀉分為急性腹瀉及慢性腹瀉,其病因也不盡相同,具體如下:

  一、急性腹瀉病程多不超過3星期,腸道感染,包括食物中毒在內,是引起急性腹瀉最常見的病因,可分為:

  1、細菌感染:常見病原菌包括痢疾杆菌、大腸埃希杆菌、沙門菌屬、小腸彎曲菌、小腸結腸耶爾森菌、腸道金黃色葡萄球菌、產氣莢膜杆菌、魏氏梭狀芽孢杆菌、難辨梭狀芽孢杆菌、霍亂弧菌等。

  2、原蟲與寄生蟲感染:包括阿米巴、血吸蟲、滴蟲、梨形鞭毛蟲等。

  3、病毒感染:多見於腸道輪狀病毒感染、腸道腺病毒感毒感毒感染。

  4、真菌感染:可導致腹瀉的真菌有很多,如過期食物中的黴菌等。

  5、食物中毒:常見致病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菌、嗜鹽杆菌、蠟樣芽胞杆菌、產氣夾膜梭狀芽胞杆菌或肉毒杆菌;毒蕈、河豚魚、較大的魚膽及毒鼠藥、農藥等其他有毒化學性毒物。

  6、變態反應:如食物過敏(牛奶、魚、蝦、海鮮產品等)可引起腹痛、腹瀉;過敏性紫癜等疾病可伴有腸蠕動增快而發生腹瀉。

  7、藥物:多種藥物可導致腹瀉,如紅黴素、氫氧化化化鎂、新黴素、林可黴素、硫酸鎂、山梨醇、甘露醇、5-氟脲密啶、利舍平(利血平)、普萘洛爾(心得安)等,這些藥物導致腹瀉的機製不盡相同;某些化學物質如磷、砷、汞及酒精中毒等均可導致急性腹瀉。

  二、慢性腹瀉的病期在2個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複雜,因此診斷和治療有時很困難。引起慢性腹瀉的病因甚多,包括:

  1、腸道感染:是引起慢性腹瀉最常見的病因,包括細菌感染、原蟲和寄生蟲感染、真菌。

  2、腸道非特異性炎症或非感染性炎症:自體免疫性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放射治療引起的腸炎,吸收不良綜合征等。

  3、吸收不良綜合征:吸收不良綜合征的分類十分複雜。吸收不良可因胃及小腸疾病而引起,也可因肝膽、胰腺疾病所致。

  4、內分泌疾病:多種內分泌疾病都伴有腹瀉的症狀,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糖尿病、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與甲狀腺髓樣瘤、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胰性霍亂綜合征、WDHA綜合征、水瀉-低鉀-無胃酸綜合征或血管活性腸肽瘤、胃泌素瘤。

  5、腫瘤性疾病:胃腸道惡性淋巴瘤、類癌綜合綜合征、結腸癌、腸道腺瘤性息肉或息肉病。

  6、胃腸道功能障礙性疾病:腸易激綜合征包括黏液性結腸炎、易激惹結腸或過敏性結腸炎。

  7、其他因素:腸道菌群失調、尿毒症。

2腹瀉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在日常生活中,一不小心我們就會出現腹瀉的情況,一般人都不會在意,但其實如果腹瀉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其就會引起下麵的並發症:

  1、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腹瀉最危險的並發症之一,部分腹瀉可由病毒引起,最常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是一種稱為柯薩奇病毒的腸道病毒,它可直接進入心肌細胞造成損害,也可使機體產生某些有害物質使心肌細胞受損,導致心肌變性,還會累及心包,心內膜,若侵犯心髒起搏係統,則將危及生命。

  2、心腦血管意外

  腹瀉時體內大量水分和鈉,鉀,鈣,鎂等陽離子從大便中排出,水分喪失使人體處於脫水狀態,血容量減少,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緩慢,容易形成血栓並阻塞血管,使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心絞痛和心肌梗塞,腦血管阻塞引起缺血性中風。鈉,鉀,鈣,鎂是體內重要的陽離子,除維持血液酸堿平衡外,對維持神經傳導功能和心跳節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缺乏時可造成嚴重心律紊亂和猝死。

  3、低血糖

  腹瀉時食欲通常會下降引起攝入食物不足,此時就需要分解體內貯藏的肝糖原以維持血糖穩定,而老年沒有足夠的肝糖原貯藏轉化為血糖,當血糖降低時,老年就容易出現疲乏,出汗,心悸,麵色蒼白及暈厥等一係列低血糖症狀。

  4、脫水和酸中毒

  是急性腹瀉的主要致命原因,平時身體內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呼吸排出,其餘的廢物需要經過水的運送通過腎髒由尿排出體外,脫水時尿量因機體內水分損失而減少,嚴重時甚至無尿,這就會使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排出減少而在體內蓄積,使機體發生中毒症狀,其臨床表現除呼吸改變外,還可出現疲乏無力及神經係統症狀等。

  另外,胃病複發腹瀉後人體的消化功能逐漸下降,腸道抗病能力也減弱,使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常會導致胃病的複發。

3腹瀉有哪些典型症狀

  腹瀉是一種常見症狀,俗稱“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等一些了的症狀,為了幫助大家更加清晰的認識腹瀉,下麵就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

  一、胃腸道症狀

  腹瀉表現為便意頻繁,每次糞量不多並有裏急後重感者,病變多在直腸或乙狀結腸;小腸病變則無裏急後重感。腹痛在下腹或左下腹,排便後腹痛可減輕者,往往為乙狀結腸或直腸病變。小腸病變腹瀉,疼痛多在臍周,排便後疼痛多不緩解。分泌性腹瀉往往無腹痛症狀。

  急性腹瀉每天排便可達10次以上,糞便多稀薄,如為細菌感染(細菌性痢疾)常帶血及膿液。如為糖稀或果醬樣糞便,提示可能是阿米巴痢疾。稀薄水樣便常見於食物中毒。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排出洗肉水樣血便,帶有腥臭的氣味。

  二、伴隨症狀

  1、發熱:可見於急性細菌性痢疾、傷寒或副傷寒、腸結核、結腸癌、小腸惡性淋巴瘤、克羅恩病、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發作期、敗血症、病毒性腸炎、甲狀腺危象等。

  2、明顯消瘦:可見於胃腸道惡性腫瘤及吸收不良綜合征。

  3、皮疹或皮下出血:見於敗血症、傷寒或副傷寒、麻疹、過敏性紫癜、糙皮病等。

  4、關節痛或腫脹:見於克羅恩病、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紅斑性狼瘡、腸結核、Whipple病等。

  5、腹部包塊:見於胃腸惡性腫瘤、腸結核、克羅恩病及血吸蟲肉芽腫。

  6、重度失水:常見分泌性腹瀉如霍亂及細菌性食物中毒,也可見於尿毒症等。

4腹瀉應該如何預防

  腹瀉多是由於我們的飲食不注意導致的,因此預防的關鍵就是要防“病從口入”,建議應該注意下麵的幾點注意事項:

  1、飯前、便後要洗手

  飯前、便後要洗手,避免手接觸了病原菌後吃進體內。

  2、夏天少買肉類熟食

  夏天盡量不購買肉類熟食,如食用最好在食用前再次高溫消毒。

  3、保證食物的新鮮

  要進食新鮮的食品,不要買過期變質的食品,尤其是在夏季高溫時容易變質的肉類、海鮮、蛋奶類、豆製品等,購買時一定要審察食物的保質、保鮮日期。

  4、少吃剩飯剩菜

  盡量避免食用剩飯剩菜,隔夜的食品要充分加熱後吃。涼拌菜也要現拌現吃,最好加些米醋及蒜,以起到殺菌作用。並且涼拌菜要使用專門的刀、板切割,盡量避免生熟混雜。

5腹瀉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腹瀉可由多種原因導致,常用檢查包括:

  1、糞便檢查

  糞便檢查包括便常規、便培養、蟲卵。糞便查便糞便性狀呈糊狀、稀便或水樣,量多或具惡臭,糞便中不含黏液、膿血或僅含脂肪時,常提示為小腸性腹瀉或肝、膽、胰腺功能低下性腹瀉;如糞便量少,含黏液、膿血時則多提示為結腸性腹瀉;糞便中發現原蟲、寄生蟲或蟲卵,又能排除其他原因時,可提示為原蟲、寄生蟲性腹瀉;糞便培養可分離出多種致病菌,對診斷有重要價值。

  2、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

  如懷疑腹瀉是胰腺疾病所致時,應進行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如試餐試驗(Lundh試驗)、苯甲酰-酪氨酸-對氨基苯甲酸試驗(PABA試驗)及促胰泌素試驗等。

  3、小腸吸收功能試驗

  糞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纖維和糜蛋白酶含量測定:顯微鏡高倍視野下,脂肪球高達100個以上時(蘇丹Ⅲ染色法),可考慮脂肪吸收不良;糞便中含氮量增加時,考慮係糖類吸收不良;糞便中肌纖維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時,都提示小腸吸收不良。

  右旋木糖試驗:小腸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減少。放射性核素標記維生素B12吸收試驗(Schilling試驗):小腸吸收功能障礙者,尿內放射性核素含量顯著低於正常。

  4、呼氣試驗

  多為14C-三酰甘油呼氣試驗。脂肪吸收不良者口服14C標記的三酰甘油後,由肺內呼出的14C標記的CO2減少,而糞中14C標記的CO2排出量增多。近年來開展較多的13C呼氣試驗可觀察糖類的吸收情況,對乳糖吸收不良亦有重要的診斷價值。此外還有14C甘氨酸呼氣試驗等方法。

  5、X線檢查

  鋇餐或鋇劑灌腸檢查可了解胃腸道的功能狀態、蠕動情況等,對小腸吸收不良、腸結核、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淋巴瘤、結腸癌等有重要診斷價值。

  6、B超、CT或MRI檢查

  可觀察肝髒、膽道及胰腺等髒器有無與腹瀉有關的病變,對腸道腫瘤性病變也可提供依據。因此,B超、CT及MRI檢查對消化吸收不良性腹瀉及腫瘤性腹瀉等均有輔助診斷價值。

  7、結腸鏡檢查

  結腸鏡檢查對回腸末端病變,如腸結核、克羅恩病,其他潰瘍性病變以及大腸病變,如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直腸息肉及癌腫、慢性血吸蟲腸病等均有重要診斷價值。

  8、逆行胰膽管造影檢查

  對膽道及胰腺的病變有重要診斷價值。

  9、小腸鏡檢查

  雖然小腸鏡檢查未能普遍開展,但其對小腸吸收不良及Whipple病等有較重要診斷意義。小腸鏡直視下可觀察小腸黏膜的情況,活組織病理檢查可判斷微絨毛及腺體的變化等。

6腹瀉病人的飲食宜忌

  急性腹瀉發作期及慢性腹瀉者均需注意飲食調節,一方麵不能加重胃腸道負擔,另一方麵還要保證機體的營養,接下來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腹瀉患者的飲食原則。

  1、急性期禁食

  急性水瀉期需暫時禁食,使腸道完全休息。必要時由靜脈輸液,以防失水過多而脫水。

  2、清淡流質飲食

  不需禁食者,發病初宜給清淡流質飲食。如蛋白水、果汁、米湯、薄麵湯等,以鹹為主。早期禁牛奶、蔗糖等易產氣的流質飲食。有些患者對牛奶不適應,服牛奶後常加重腹瀉。

  3、根據病情調整飲食

  排便次數減少,症狀緩解後改為低脂流質飲食,或低脂少渣、細軟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如大米粥、藕粉、爛麵條、麵片等。

  4、飲食選擇

  腹瀉基本停止後,可供給低脂少渣半流質飲食或軟食。少量多餐,以利於消化,如麵條、粥、饅頭、爛米飯、瘦肉泥等。仍應適當限製含粗纖維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後逐漸過渡到普食。

  5、補充維生素

  注意複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補充,如鮮桔汁、果汁、番茄汁、菜湯等。

  6、飲食禁忌

  禁酒,忌肥肉,堅硬及含粗纖維多的蔬菜、生冷瓜果,油脂多的點心及冷飲等。

7西醫治療腹瀉的常規方法

  腹瀉又稱拉肚子,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腹瀉治療上應遵循以下原則:

  1、控製感染

  根據致病菌選用相應的抗生素治療。一般可用氨苄青黴素、複方新諾明、氟呱酸等抗生素。

  2、補液

  輕度脫水可口服補液鹽,嚴重脫水可靜脈輸液。

  3、治療休克

  調整微循環紊亂,糾正酸中毒,可應用血管擴張藥及堿性藥物。

  4、對症支持治療

  腹瀉次數過多者可用止瀉劑,伴有心衰、腦水腫、休克肺、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應及早給予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