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扭傷後想要恢複快,需根據損傷程度及時采取合理處理措施。常見方法包括立即製動休息、冷敷、加壓包紮與抬高患肢、藥物治療以及康複訓練等。若疼痛劇烈或腫脹明顯,建議盡早就醫。
1、立即製動休息
扭傷後應立刻停止活動,避免患肢承重或扭轉,防止二次損傷。急性期(24-48小時內)可通過拐杖輔助行走,減少踝關節壓力。
2、冷敷
受傷後48小時內可用冰袋敷於腫脹處,每次15-20分鍾,每日3-4次。低溫能收縮血管,減少組織滲血和炎症反應,緩解疼痛和腫脹。注意避免冰塊直接接觸皮膚,可用毛巾包裹。
3、加壓包紮與抬高患肢
使用彈性繃帶對踝關節進行加壓包紮,力度適中以不影響血液循環為宜。休息時將患肢抬高至心髒水平以上,促進靜脈回流,有助於減輕腫脹。
4、藥物治療
疼痛明顯時可遵醫囑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症狀。急性期過後可外用活血止痛膏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5、康複訓練
腫脹消退後(約3-5天),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踝泵運動、抗阻訓練等康複鍛煉,逐步恢複關節活動度和肌肉力量。物理治療如超聲波、電療等可輔助改善局部代謝。
若出現無法站立、明顯畸形、皮膚青紫或感覺異常等情況,可能存在骨折或韌帶完全斷裂,需及時進行X線、MRI檢查。恢複期間避免過早負重,穿高幫鞋或護踝提供支撐,後期可通過平衡訓練預防反複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