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手臂上會長蘚,身體某個部位長蘚我們稱為體蘚,體蘚是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體光滑皮膚導致的淺表性皮膚真菌感染。患者會出現較輕炎反應,包括水皰、丘疹、或者紅斑等,慢慢還會出現脫屑現象。那麼手臂上長蘚的病因和臨床表現有哪些,又該如何治療呢。
一、病因
本病在我國主要由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許蘭毛癬菌、鐵鏽色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等所引起。發病可由於患者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患者汙染的澡盆、浴巾等引起。更可由患者原有的手癬、足癬、股癬、甲癬、頭癬等蔓延而來。發病與機體抵抗力密切相關。糖尿病、消耗病等患者較易患體癬。
二、臨床表現
由於致體癬的病原真菌種類較多,每個患者的體質與抵抗力又不相同,加上衛生習慣的差別等因素,體癬的臨床症狀多種多樣。
當致病性真菌侵犯人體表麵的角質層後,可引起很輕的炎症反應,發生紅斑、 丘疹、水皰等損害,繼之脫屑,常呈環狀,故俗稱圓癬或錢癬,開始時損害分開散布,當逐漸擴大後,可互相融合重疊,有時甚至犯發至全身,尤其是一些患有免疫缺陷病或應用免疫抑製劑、皮質類固醇、抗腫瘤藥物等患者,皮損可很廣泛。由於機體防禦能力的作用,環形損害的中心可自愈脫屑,邊緣高起成圈狀,也可有活動性紅斑、丘疹及水皰或脫屑,中央則平坦脫屑或有色素沉著。兒童的體癬可呈幾個圈,彼此重疊成花環狀,形態甚為特殊。
手癬、足癬、甲癬主要是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等引起,由紅色毛癬菌引起的體癬常較遷延泛發,在腰腹部、臂、軀幹等部較為多見,常伴癢感;由須癬毛癬菌所致的體癬好侵犯麵頰部及下腿部,常呈環狀或不規則形,一般炎症較顯著,由於搔抓可產生膿皰或深位的損害,且局部可發生環狀隆起的硬結。引起股癬的絮狀表皮癬菌有時也可引起體癬。鐵鏽色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紫色毛癬菌等除引起頭癬外,有時也可引起體癬。前三種小孢子菌引起的體癬好發於前額、麵頰、頸、上肢以及軀幹部,常呈環狀或多環形;由石膏樣小孢子菌引起者損害較散發,炎症顯著,常呈潮紅色;紫色毛癬菌所致體癬初發損害常呈淡紅色小丘疹,逐漸擴張蔓延呈不規則形,形成地圖樣外觀。
三、治療
各類體癬的治療,原則上以外用藥物為主。複方水楊酸酊劑、複方苯甲酸軟膏、複方間苯二酚塗劑、1%益康唑霜或克黴唑霜、20%土槿皮酊、2%咪康唑霜、聯苯苄唑、酮康唑、特比萘芬等。
對全身犯發性體癬尤其是紅色毛癬菌所致者的治療,除外用藥外,可以適當內服短程灰黃黴素,劑量與頭癬相同,必要時也可短程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特比萘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