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副主任醫師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中醫消化科

白茶是涼性還是熱性?

白茶在中醫理論中通常被認為是涼性的,但經過長期存放後性質可能趨於平和,具體需根據實際情況判斷。茶葉的性質與其製作工藝、存放時間及個人體質等因素密切相關,不可一概而論。

1、傳統屬性為涼性

白茶屬於微發酵茶,製作工藝以自然萎凋為主,未經高溫殺青或深度發酵,因此保留了較多的天然物質。中醫認為其性涼,具有清熱降火、生津止渴的功效,適合體質偏熱或夏季飲用,有助於緩解口幹舌燥、目赤腫痛等症狀。不過其涼性較綠茶溫和,刺激性較小。

2、陳化後性質趨於平和

白茶具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特點,隨著存放時間延長,茶葉內部成分逐漸氧化,茶性會由涼轉溫。存放三年以上的老白茶,茶湯醇厚,性質更接近平和,適合多數體質人群飲用,尤其適合秋冬季節溫養身體,但仍需根據個人感受調整飲用量。

3、個體差異影響適宜性

體質虛寒者飲用新白茶可能出現腹瀉、腹痛等不適,建議選擇陳化三年以上的老白茶或搭配紅棗、陳皮等溫性食材。濕熱體質人群適量飲用新白茶可輔助調節體內濕熱,但需避免空腹或過量飲用,以免損傷脾胃。

日常飲用白茶建議根據自身體質、季節變化及茶葉年份靈活選擇。若飲用後出現明顯不適,可暫停飲用並谘詢中醫師進行體質辨識,以製定更適合的茶飲方案。

推薦文章

常見藥品

藥企列表

醫院列表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