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養生網

這動作做多了是病不會做也是病

小幺女

坐累了,很多人會蹺起二郎腿放鬆一下。因為覺得舒服,甚至有不少人會習慣性地一坐下就蹺起二郎腿。

但是,必須注意的是,長期不經意地蹺起二郎腿,這個“招牌動作”已被證實有多宗“危害人體健康罪”嫌疑,包括影響血液回流、增大靜脈曲張風險、增加負重腿患關節炎風險,甚至可致脊椎變形、引起下背疼等等,當然,風險程度因人而異。不過,管家今天要講不是“論長期蹺二郎腿的危害”,而是要提醒大家莫忽視另一種病——

蹺不起二郎腿也是病!得盡早排查是否存在臀肌攣縮。

蹺不起二郎腿?當心臀肌攣縮!

長期二郎腿蹺多了確實有危害,所以臨床醫生會提醒不該經常蹺二郎腿。不過,相對於長期蹺二郎腿的危害,對根本就蹺不起二郎腿的現象也不能掉以輕心,這類人也可能存在健康隱患。

不能蹺二郎腿算什麼病呢?你也許會不以為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三骨科(髖關節病中心)副主任醫師分析說,在做蹺二郎腿這個“招牌動作”時,大家可能覺得很輕鬆、根本沒難度,但其實髖關節要完成外旋、內收、屈曲等一連串複合動作,需要調動臀部肌群的配合。如果蹺不起二郎腿,很可能是臀部肌群出了問題,需要排查是否存在臀肌攣縮。當然,也不排除單純大腿太粗蹺不起來,但無論是過度肥胖還是臀肌攣縮,都是病,得治!

能蹺二郎腿,原來也是一種健康的表現啊……

“‘臀肌攣縮’這個病名,可能在普通人聽來很生僻,但他們都有一種相似的症狀——蹺不起二郎腿。”陳鎮秋說,其實在種病在我國是常見病,發病率在0.7~10.1%,存在很大的地區差異。去年以來,該院髖關節病中心共收治100多例“蹺不起二郎腿”的臀肌攣縮患者。盡管臨床較常見,但由於公眾了解不多、認識不足,相當多患者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多發於兒童和青少年,最佳治療時期是學齡前

據陳鎮秋介紹,臀肌攣縮多發於兒童和青少年,有人認為是患者幼兒時期打針過多導致臀部肌肉攣縮,但在該院骨科治療的患者中,也有從未打過針的患者,病因或與基因等其他多種因素有關,尚不明確。

有人認為是患者幼兒時期打針過多導致臀部肌肉攣縮,但目前原因尚未明確。

臀肌攣縮可引起臀部肌肉及其筋膜組織變性、壞死及纖維化,繼發髖關節外展外旋畸形和內收內旋功能障礙,進而表現出特有的步態、姿勢的異常。

這動作做多了是病不會做也是病

說到它的危害,陳鎮秋認為,這類患者不僅存在身體上的病痛,還同時存在心理上的創傷。很多從小就被臀肌攣縮困擾的患者以為自己“天生就這樣”,不少人從小就有過因此受歧視和嘲笑的不愉快經曆,體育考試成了他們成長曆程中難以逾越的障礙。有些患者甚至因形象不佳而遭遇感情和事業的挫折;甚至有患上此症的女孩子因端坐時腿無法並攏而沒穿過裙子……

“因此,臀肌攣縮的治療不僅是解除身體上的病痛,更多的是解除患者心理壓力負擔。”陳鎮秋說,臀肌攣縮最佳治療時期是學齡前(5~6歲最佳),在這個時期進行有效治療,孩子以後的髖關節活動及臀部肌肉發育可像正常人一樣。但由於認識不足,相當多小患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長大成人後步態異常、髖關節活動受限和臀部肌肉萎縮明顯加重。當然,成年後仍可以通過手術改善步態和髖關節活動,但術後的康複時間會延長,以及殘留臀部外觀扁平、臀部肌肉發育欠豐滿。

跑步像企鵝還“外八”?爹媽別不當回事兒

臀肌攣縮有跡可循。陳鎮秋說,這類患者除了不能蹺二郎腿,還可出現不能兩腿合攏端坐或下蹲、下蹲時髖部有彈響、走起路來呈外八字步態、跑起來步態像企鵝。但有些家長對孩子步態或坐姿上的異常不太當回事,或隻是簡單地斥責兩句,要求孩子要“坐有坐相”便不太當回事。

“其實,在這類病的診治方麵,父母對孩子早期的觀察十分關鍵。”陳鎮秋提醒,家長切莫因孩子坐姿和行走姿勢怪異就一味責備孩子。如果覺得孩子“坐沒坐相”(主要是指雙腿無法合攏端坐),可用兩個簡單的動作幫助早期篩查,即讓孩子能否兩腿合攏下蹲和蹺二郎腿。如果這兩個動作孩子無法完成,就必須就醫作進一步檢查,以便明確診斷。

“如果確診患上臀肌攣縮,也不必太過擔心。”陳鎮秋說,目前,借助關節鏡技術開展微創手術治療,能較好地鬆解攣縮的筋膜。這類微創手術創傷都較小,一般住院時間隻有3天左右。術後配合交叉步及並腿下蹲等動作為主的功能訓練,能更好得到康複。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健康頭條

更多>
查看更多

相關文章

更多>

為你推薦

更多>

小編解答

更多>

相關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