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丙酸氟替卡鬆乳膏 
丙酸氟替卡鬆乳膏 
丙酸氟替卡鬆乳膏 
丙酸氟替卡鬆乳膏 
丙酸氟替卡鬆乳膏 
丙酸氟替卡鬆乳膏 

丙酸氟替卡鬆乳膏 

非處方藥 醫保乙類 國產

通用名稱:丙酸氟替卡鬆乳膏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03501

生產企業: 湖北恒安芙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功能主治:成人:適用於各種皮質激素可緩解的炎症性和瘙癢性皮膚病,如濕疹包括特異性濕疹和盤狀濕疹;結節性癢疹;銀屑病(泛發斑塊型除外);神經性皮膚病包括單純性苔蘚;扁平苔蘚;脂溢性皮炎;接觸性過敏;盤形紅斑狼瘡;泛發性紅斑全身類固醇激素治療的輔助用藥,蟲咬皮炎;粟疹。 兒童:低效皮質激素無效的1歲以上(含1歲)兒童在醫生的指導下可用本品緩解特異性皮炎引起的炎症和瘙癢,以及皮質激素可緩解的其他皮膚病丙酸氟替卡鬆。

溫馨提示:外觀包裝僅供參考;請按藥品說明書或者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藥品信息
丙酸氟替卡鬆乳膏 
丙酸氟替卡鬆乳膏 
鹽酸伐昔洛韋緩釋片
鹽酸伐昔洛韋緩釋片
主要成分

本品的主要成份為丙酸氟替卡鬆。  化學名稱:(6α,11β,16α,17α)-6,9-二氟-11-羥-16-甲基-3-氧代-17-(1-氧代丙氧基)-雄甾-1,4-二烯-17-硫代羧酸,S-氟甲基酯。 分子式:C25H31F3O5S   分子量:500.57 

本品主要成份為鹽酸伐昔洛韋。

生產企業

湖北恒安芙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批準文號

國藥準字H20103501

國藥準字H20061023

說明
作用與功效

成人:適用於各種皮質激素可緩解的炎症性和瘙癢性皮膚病,如濕疹包括特異性濕疹和盤狀濕疹;結節性癢疹;銀屑病(泛發斑塊型除外);神經性皮膚病包括單純性苔蘚;扁平苔蘚;脂溢性皮炎;接觸性過敏;盤形紅斑狼瘡;泛發性紅斑全身類固醇激素治療的輔助用藥,蟲咬皮炎;粟疹。 兒童:低效皮質激素無效的1歲以上(含1歲)兒童在醫生的指導下可用本品緩解特異性皮炎引起的炎症和瘙癢,以及皮質激素可緩解的其他皮膚病丙酸氟替卡鬆。

用於治療水痘帶狀皰疹及Ⅰ型、Ⅱ型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包括初發生殖器皰疹病毒感染。

用法用量

濕疹/皮炎:成人及一歲以上(含一歲)兒童,每日一次將一薄層乳膏塗於患處。 其它適...

口服,一次0.6g(1片),一日一次,飯前空腹服用。帶狀皰疹一般需連續服藥10日...

副作用

丙酸氟替卡鬆具有較好的耐受性,在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中,最常見的副作用是:皮膚感染、感染性濕疹、病毒疣、單純皰疹、膿皰瘡、特異性皮炎、濕疹、濕疹惡化、紅斑、燒灼感、刺痛、皮膚刺激、毛囊炎、水皰、手指麻痹和皮膚幹燥。在兒童進行的開放臨床試驗中,常見的副作用是:燒灼感、暗黑色紅斑、紅斑疹、麵部毛細血管擴張、非麵部毛細血管擴張、風疹。若出現過敏現象應立即停藥。 發炎、毛囊炎、痤瘡樣皮疹、色素減退、口周皮炎、過敏性接觸性皮炎、繼發感染、皮膚萎縮、皮紋和痱子等不良反應少見,但當采用封包療法時其發生頻率明顯增加。 長期和大量使用皮質激素,可引起局部皮膚萎縮,表現為皮膚變薄、出現萎縮紋、毛細血管擴張、多毛及色素減退。 長期大量或大麵積應用皮質激素,可通過充分的全身吸收而出現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此現象更易見於嬰幼兒及采用封包治療的患者。嬰兒塗藥後使用尿布也應視為封包治療。 在使用皮質激素治療銀屑病過程中或停藥後誘發膿皰型銀屑病的情況罕見。曾有用藥後皮膚病的症狀和體症加重的報告。 

偶有頭暈、頭痛、關節痛、惡心、嘔吐、腹瀉、腹痛、胃部不適、食欲減退、口渴、白細胞下降、蛋白尿及尿素氮輕度升高、皮膚瘙癢等,長程給藥偶見痤瘡、失眠、月經紊亂。

禁忌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孕婦禁用,哺乳期婦女慎用。 兒童用藥:一歲以下兒童禁用本品。兒童用藥時應盡可能采用最低有效治療劑量,並避免長期持續使用本品。  老年用藥:尚不明確。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阿昔洛韋能通過胎盤,孕婦用藥需權衡利弊。阿昔洛韋在乳汁中的濃度為血藥濃度的0.6~4.1倍,哺乳期婦女應慎用。 兒童用藥:兒童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確定。 老年用藥:由於生理性腎功能的衰退,本品劑量與用藥間期需調整。老年患者較年輕人易出現腎功異常和中樞神經係統症狀。臨床上老年患者常見的中樞神經係統症狀有精神激動,幻覺,雜亂性,妄想,腦病。

成分

成人:適用於各種皮質激素可緩解的炎症性和瘙癢性皮膚病,如濕疹包括特異性濕疹和盤狀濕疹;結節性癢疹;銀屑病(泛發斑塊型除外);神經性皮膚病包括單純性苔蘚;扁平苔蘚;脂溢性皮炎;接觸性過敏;盤形紅斑狼瘡;泛發性紅斑全身類固醇激素治療的輔助用藥,蟲咬皮炎;粟疹。 兒童:低效皮質激素無效的1歲以上(含1歲)兒童在醫生的指導下可用本品緩解特異性皮炎引起的炎症和瘙癢,以及皮質激素可緩解的其他皮膚病丙酸氟替卡鬆。

用於治療水痘帶狀皰疹及Ⅰ型、Ⅱ型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包括初發生殖器皰疹病毒感染。

藥理作用

藥理作用:丙酸氟替卡鬆是一高效,具有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質激素,經皮給藥後,對HPA軸的抑製作用很弱,因此,其治療指數高於大多數常用的類固醇製劑。 皮下注射給藥會產生強效全身性糖皮質激素作用,但口服作用弱,可能為代謝失活所致。體外試驗表明本藥對人體的糖皮質激素受體有強親和力和激動作用。 丙酸氟替卡鬆無預期外激素作用,對中樞神經係統、周圍神經係統、胃腸道、心血管係統、呼吸係統無明顯影響。 毒性研究 遺傳毒性:丙酸氟替卡鬆體外三致試驗結果顯示標準Ames試驗,E.coli變異,S.cereviseiae基因轉變試驗,中國倉鼠卵巢細胞分析均未見致突變現象。小鼠微核試驗和培養人淋巴細胞試驗未見致染色體畸變現象。 生殖毒性:生殖毒性試驗結果顯示,雄性大鼠每日皮下注射丙酸氟替卡鬆50 ug/kg,雄性大鼠每日皮下注射丙酸氟替卡鬆100 ug/kg(後期減至每日50 ug/kg),對交配和生殖力均無影響(分別為70 kg體重,每天局部使用0.05%丙酸氟替卡鬆乳膏15 g,透皮吸收為近3%時全身暴露水平的15倍和30倍)。全身給藥時在較低劑量下皮質類固醇就有致畸作用。有些皮質類固醇皮膚給藥後亦產生致畸

藥理作用:本品是阿昔洛韋的前體藥物,口服後吸收迅速並在體內很快轉化為阿昔洛韋,其抗病毒作用為阿昔洛韋所發揮,阿昔洛韋進入皰疹感染細胞之後,與脫氧核苷競爭病毒胸腺嘧啶激酶或細胞激酶,藥物被磷酸化成活化型無環鳥苷三磷酸酯,作為病毒複製的底物與脫氧鳥嘌呤三磷酸酯競爭病毒DNA多聚酶,從而抑製了病毒DNA合成,顯示抗病毒作用。本品體內的抗病毒活性優於阿昔洛韋,對單純性皰疹病毒Ⅰ型和Ⅱ型的治療指數分別比阿昔洛韋高42.91%和30.13%。對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也有很高的療效。 毒理研究:一般毒性:對哺乳動物宿主細胞的毒性很低。大鼠和小鼠灌胃給藥的LD50分別為4.4g/kg和1.51g/kg。由於本品在體內很快轉化為阿昔洛韋,其代謝物在體內沒有蓄積現象。在不同階段的長期毒性試驗中,本品與阿昔洛韋具有相同的安全性。 遺傳毒性:5種遺傳毒性試驗,伐昔洛韋結果均為陰性:有無代謝活化的情況下Ames試驗都為陰性;體外人淋巴細胞生成試驗,大鼠單劑量口服3000mg/kg(相當於人體血藥濃度8~9倍)細胞生成試驗結果也都為陰性。小鼠淋巴瘤試驗,在無代謝活化條件下,伐昔洛韋沒有誘變性;有代謝活化時(76%~88

注意事項

1.局部應用皮質激素的全身吸收能可逆性抑製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從而導致治療停止後糖皮質激素不足。局部應用皮質激素的全身吸收患者可見庫欣綜合征,高血糖症和糖尿病。 2.局部大麵積使用皮質激素並采用封包療法的患者應定期采用ACTH興奮試驗、午前血漿類固醇測定和尿液遊離類固醇測定以檢測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 3.出現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抑製,應撤藥、減少用藥頻率或使用低效類固醇。通常停止局部應用皮質激素後HPA軸功能可恢複。罕見糖皮質激素不足,此時需全身應用皮質激素。若需全身應用皮質激素,請參見其使用說明書。 4.兒童的相對體表麵積較大,使用相同劑量時吸收量多,較易出現全身毒性,故用藥時應盡可能采用最低有效治療劑量。 5.兒童應盡量避免長期持續使用本品,連續應用丙酸氟替卡鬆4周以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確定。 6.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本品。本品僅供外用。用於眼瞼時應小心以防止藥物進入眼內,從而避免局部刺激或誘發青光眼。 7.本品可引起皮膚不良反應。出現局部不良反應應及時告知醫生。 8.除非有醫生指導,否則使用本品時不應封包,也不應用於麵部、腋下、腹股溝處。 9.本品不能用於尿布皮

1.對更昔洛韋過敏者也可能對本品過敏。 2.脫水或已有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腎功能不全者在接受本品治療時,需根據肌酐清除率來校正劑量。 3.嚴重免疫功能缺陷者長期或多次應用本品治療後可能引起單純皰疹病毒和帶狀皰疹病毒對本品耐藥。如單純皰疹患者應用本品後皮損不見改善者應測試單純皰疹病毒對本品的敏感性。 4.隨訪檢查:由於生殖器皰疹患者大多易患子宮頸癌,因此患者至少應一年檢查一次,以早期發現。 5.一旦皰疹症狀與體征出現,應盡早給藥。 6.服藥期間應給予患者充分的水,防止阿昔洛韋在腎小管內沉澱。 7.一次血液透析可使阿昔洛韋的血藥濃度減低60%,因此血液透析後應補給一次劑量。 8.本品對單純皰疹病毒的潛伏感染無明顯效果,不能根除病毒。 9.早期xxx感染者、同種基因骨髓移植者及腎髒移植者用藥後可能出現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性綜合征(TTP/HUS),有些時候可能會導致死亡。

藥品查詢

藥企入駐
申請快捷、曝光率高、上線快

最新資訊

更多

熱門藥品

更多

藥企推薦

更多

相關醫生

更多

相關醫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