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阿司匹林腸溶片
阿司匹林腸溶片

阿司匹林腸溶片

處方藥 非醫保

通用名稱:阿司匹林腸溶片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64020232

生產企業: 寧夏啟元國藥有限公司

功能主治:本品為非甾體抗炎藥。臨床可用於下列情況: 1、鎮痛、解熱:可緩解輕度或中度的疼痛,如頭痛、牙痛、神經痛、肌肉痛及月經痛,也用於感冒和流感等退熱。本品僅能緩解症狀,不能治療引起疼痛和發熱的病因,故需同時應用其他藥物對病因進行治療。 2、抗炎、抗風濕:為治療風濕熱的常用藥物,用藥後可解熱、使關節症狀好轉並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風濕熱的基本病理改變,也不能治療和預防心髒損害及其他合並症。

溫馨提示:外觀包裝僅供參考;請按藥品說明書或者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藥品信息
阿司匹林腸溶片
阿司匹林腸溶片
米格列醇片
米格列醇片
主要成分

2-(乙酰氧基)苯甲酸。

本品主要成分為米格列醇,其化學名為(2R,3R,4R,5S)-2-羥甲基-1-(2-羥乙基)-3,4,5-呱啶三醇。

生產企業

寧夏啟元國藥有限公司

山東新時代藥業有限公司

批準文號

國藥準字H64020232

國藥準字H20083446

說明
作用與功效

本品為非甾體抗炎藥。臨床可用於下列情況: 1、鎮痛、解熱:可緩解輕度或中度的疼痛,如頭痛、牙痛、神經痛、肌肉痛及月經痛,也用於感冒和流感等退熱。本品僅能緩解症狀,不能治療引起疼痛和發熱的病因,故需同時應用其他藥物對病因進行治療。 2、抗炎、抗風濕:為治療風濕熱的常用藥物,用藥後可解熱、使關節症狀好轉並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風濕熱的基本病理改變,也不能治療和預防心髒損害及其他合並症。

米格列醇單獨使用可以作為配合飲食控製的輔助手段,以改善單純飲食控製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製。如果飲食療法單獨配合米格列醇或者磺酰脲類無法達到滿意的血糖控製效果時,米格列醇也可與磺酰脲類藥物合用。當二者配合使用時,會產生累加效應,這可能是因為二者的作用機製不同。在2型糖尿病治療的開始階段,節製飲食是首選的治療手段。限製熱量攝取,控製體重對於肥胖糖尿病患者是必須的。單純合理的飲食控製就可控製血糖以及高血糖症狀,同時也應重視恰當的身體鍛煉。如果這種治療無效,可考慮使用米格列醇。但醫生和患者都應注意米格列醇是作為配合飲食療法的一種輔助手段而非其替代品,也就是說它不能作為一種避免節製飲食的方便方法來使用。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①解熱、鎮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時敏4小時1次。②抗風濕,一日3~6g,分4次口服。③抑製血小板聚集則應用小劑量,如每日80g~300mg,一日1次。④治療膽道蛔蟲病,一次1g,一日2~3次,連用2~3日;陣發性絞疼停止24小時後停用,然後進行驅蟲治療。2.小兒常用口服①解熱、鎮痛,每日按體表麵積1.5g/m2,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體重5~10mg/kg,或每次每歲60mg,必要時4~6小時1次。②抗風濕,每日按體重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獲療效,可根據血藥濃度調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用於小兒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川崎病),開始每日按體重80~100mg/kg,分3~4次服;熱退2~3天後改為每日30mg/kg,分3~4次服,連服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狀態期間,每日5~10mg/kg,1次服。

糖尿病患者使用米格列醇或其它降糖藥都無固定的劑量。米格列醇的劑量必須參照其療效與病人耐受量具體而定,但不可超過最大推薦量(100mg,3次/日)。米格列醇每次於正餐開始時服用,每日3次;從25mg開始並按下述方法逐漸加量,以便獲得既能減輕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又能控製高血糖症狀的最小有效劑量。治療開始階段及劑量增加時,以餐後1小時血糖作為米格列醇療效指標來確定患者的最小有效量。其後,約3個月左右檢測一次糖基化血紅蛋白。無論在米格列醇單獨使用還是與磺酰脲類藥物聯用情況下,治療目標都是通過米格列醇的最小有效使用量來達到恢複患者正常餐後血糖及糖基化血紅蛋白水平為最終目的。初始劑量:推薦的初始劑量為25mg,每日正餐開始時服用,3次/日。然而為了減輕胃腸道的不良反應,有的患者在開始時采用25mg,1次/日的服藥方法,此後逐漸增加給藥次數直到3次/日。維持劑量:米格列醇的維持量是50mg,3次/日。為了改善使用米格列醇時患者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建議采用從25mg,3次/日,即最低有效量開始,然後逐漸加量的給藥方式。使用米格列醇25mg,3次/日4-8周後,劑量應增至50mg,3次/日,維持時間大約3個月,隨後應檢測糖基化血紅蛋白水平。若此時糖基化血紅蛋白水平未達到滿意程度,劑量增至100mg,3次/日,大推薦劑量。對照試驗彙總數據顯示了糖基化血紅蛋白和1小時餐後血糖在推薦劑量範圍內的變化趨勢,然而,在上述試驗中未進行針對高血糖控製方麵的量效研究。若服用米格列醇(100mg,3次/日)後,餐後血糖或糖基化血紅蛋白水平未見進一步降低則要考慮減量。一旦找到了有效耐受量,就應維持此劑量。最大劑量:米格列醇最大推薦劑量是100mg,3次/日。臨床試驗證明服用更大劑量米格列醇(200mg,3次/日)雖可增加高血糖症狀的控製效果,但同時也會增加其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與磺酰脲類藥物合用:磺酰脲可引起低血糖症。臨床驗證米格列醇聯用磺酰脲與單用磺酰脲相比,並不增高低血糖症的發生率。然而二者聯用可引起血糖的進一步降低,並提高低血糖症發生的風險性,其原因可能是二者產生的累加效應所致。若發生低血糖症,應及時調整藥物的劑量。

副作用

1.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2.哮喘、鼻息肉綜合征、對阿司匹林和其他解熱鎮痛藥過敏者禁用。3.血友病或血小板減少症、潰瘍病活動期患者禁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炎性腸病,結腸潰瘍,不全性腸梗阻,有腸梗阻傾向的患者;慢性腸道疾病伴有明顯胃腸功能紊亂,或伴有可能進一步加重出現腸脹氣情況的患者;對該藥物或其成份過敏者。

禁忌

成分

本品為非甾體抗炎藥。臨床可用於下列情況: 1、鎮痛、解熱:可緩解輕度或中度的疼痛,如頭痛、牙痛、神經痛、肌肉痛及月經痛,也用於感冒和流感等退熱。本品僅能緩解症狀,不能治療引起疼痛和發熱的病因,故需同時應用其他藥物對病因進行治療。 2、抗炎、抗風濕:為治療風濕熱的常用藥物,用藥後可解熱、使關節症狀好轉並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風濕熱的基本病理改變,也不能治療和預防心髒損害及其他合並症。

米格列醇單獨使用可以作為配合飲食控製的輔助手段,以改善單純飲食控製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製。如果飲食療法單獨配合米格列醇或者磺酰脲類無法達到滿意的血糖控製效果時,米格列醇也可與磺酰脲類藥物合用。當二者配合使用時,會產生累加效應,這可能是因為二者的作用機製不同。在2型糖尿病治療的開始階段,節製飲食是首選的治療手段。限製熱量攝取,控製體重對於肥胖糖尿病患者是必須的。單純合理的飲食控製就可控製血糖以及高血糖症狀,同時也應重視恰當的身體鍛煉。如果這種治療無效,可考慮使用米格列醇。但醫生和患者都應注意米格列醇是作為配合飲食療法的一種輔助手段而非其替代品,也就是說它不能作為一種避免節製飲食的方便方法來使用。

藥理作用

詳見說明書。

胃腸道反應:胃腸道症狀是米格列醇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在美國一項使用安慰劑的對照試驗中表明,服用米格列醇(25mg/kg,3次/日)的962名患者中腹痛、腹瀉、胃脹氣的發生率分別為11.7%,28.7%和41.5%,而相應安慰劑組中603名患者上述症狀發生率分別為4.7%,10%和12%。其中腹痛和腹瀉的發生率會隨著持續給藥而有所減輕。皮膚反應:使用米格列醇時皮疹發病率為4.3%,而相應的安慰劑組為2.4%。皮疹通常是暫時性的。實驗室指標異常:使用米格列醇的患者血清鐵含量降低,其發生率(9.2%)高於安慰劑組(4.2%)。但是大多數病人都是暫時性的且不伴有血色素降低和其它血液學指標的異常。

注意事項

1.本品為對症治療藥,用於解熱連續使用不超過3天,用於止痛不超過5天,症狀未緩解請谘詢醫師或藥師。2.不能同時服用其他含有解熱鎮痛藥的藥品(如某些複方抗感冒藥)。3.必須整片吞服,不得碾碎或溶解後服用。4.年老體弱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5.服用本品期間不得飲酒或含有酒精的飲料。6.痛風、肝腎功能減退、心功能不全、鼻出血、月經過多以及有溶血性貧血史的患者慎用。7.發熱伴脫水的患兒慎用。8.如服用過量或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應立即就醫。9.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10.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11.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12.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13.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谘詢醫師或藥師。請仔細閱讀說明書並遵醫囑使用。

一般事項:低血糖症:由於米格列醇本身的作用機理使得單獨用藥時不會引起餐後或快速低血糖症。而磺酰脲類藥物可引起低血糖症。由於米格列醇可以增強磺酰脲降血糖的效力,因此二者合用會進一步加重血糖的降低,但這一點還未得到臨床實驗的證實。由於口服葡萄糖,其吸收不受米格列醇抑製,故治療輕中度低血糖症通常采用口服葡萄糖而非蔗糖。米格列醇可抑製蔗糖水解為葡萄糖或果糖,因此蔗糖不宜作為快速糾正低血糖症的藥物來使用。嚴重的低血糖症需要靜脈滴注葡萄糖或注射胰高血糖素來糾正。血糖控製不佳:當糖尿病患者處於發熱、外傷、感染或手術等應激狀態時,會產生暫時性的血糖控製不佳此刻必須暫時應用胰島素治療。腎損害:在腎損害患者中,米格列醇血清濃度隨著腎損害程度和腎功能的降低成比例的上升。尚未進行針對伴有嚴重腎功能低下的糖尿病患者(血肌酐>2.0mg/dL)的長期臨床試驗。因此,對於這些病人不推薦使用米格列醇。

藥品查詢

藥企入駐
申請快捷、曝光率高、上線快

最新資訊

更多

熱門藥品

更多

藥企推薦

更多

相關醫生

更多

相關醫院

更多
藥企入駐&商務合作聯係:

18170858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