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梁軍

梁軍

腫瘤科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  主任醫師 

擅長: 惡性腫瘤尤其是消化係統腫瘤的綜合及個體化治療,在疑難複雜病例的診治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簡介: 主任醫師,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副院長、腫瘤中心主任、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主任;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大內科副主任。研究方向:消化道腫瘤的綜合及個體化治療,尤其是基於精準診斷的靶向和免疫治療。教育經曆:1978.09-1983.07   白求恩醫科大學   學士學位1990.09-1993.07   白求恩醫科大學  碩士學位2002.09-2005.07   華中科技大學   博士學位工作經曆:1983年~1990年  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 1993年~1998年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1998年~2015年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2015.07~至今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科研成果:承擔或參與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國家十三五重點項目-中國腫瘤基因圖譜計劃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及省部級研究課題多項,發表SCI論文數十篇,研究成果獲中華醫學科技獎、華夏醫學科技獎等國家級及省部級獎勵10餘項。參編衛生部五年製本科生教材《腫瘤學概論》,作為專家組成員參與製定國家衛計委《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癌痛診療規範》和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胰腺癌診療指南》、《胃癌診療指南》、《結直腸癌診療指南》、《免疫檢查點抑製劑相關的毒性管理指南》、《惡性腫瘤患者營養治療指南》、和《抗腫瘤治療相關惡心嘔吐預防及治療指南》等多部。自1983年參加工作以來,從事腫瘤相關臨床及科學研究工作逾30年。擅長惡性腫瘤尤其是消化係統腫瘤的綜合及個體化治療,在疑難複雜病例的診治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多次到美國梅奧醫學中心、法國Gustave Roussy腫瘤中心及德國海德堡大學附屬醫院等世界一流醫學中心進行訪問學習。國內率先推動建立以患者為中心,以疾病為導向的多學科診療模式(MDT),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現有肝膽胰腫瘤MDT、胃腸道腫瘤MDT等多個診療模塊。隨著對腫瘤發生發展機製分子層麵及腫瘤微環境層麵的深入認識,基於精準診斷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及免疫聯合治療等為患者帶來顯著的生存獲益。國內率先基於循證醫學證據開實踐之先河,在相關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作為PI牽頭或參與多項國際或國內多中心臨床試驗,涵蓋食管、胃、結直腸、肝等多個瘤種,包括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各個方向,為中國腫瘤患者的診治及管理提供循證醫學證據。如EACH研究,基於此,2013年CFDA正式批準含奧沙利鉑的FOLFOX4方案用於治療晚期肝癌的新適應症,2015年起,美國NCCN指南連續4年收錄推薦。作為CSCO智慧醫療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近年來致力於臨床醫療與智能科技的有機結合,借助學會平台,推動行業發展。引領、規範了中國腫瘤治療領域智慧醫療的發展,在ASCO、ESMO等多個國際大會上發表多篇智能醫療輔助診療係統相關研究。並切實投入中國腫瘤大數據建設,領導並參與多項腫瘤患者大數據調查,如聯合全國範圍內78家三甲綜合或專科醫院共同參與的登記性研究,作為國內最大規模的肝癌登記研究,已收集了20000餘例肝癌患者的診斷、治療和隨訪數據,旨在描述中國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特征、病因與發病學特點、治療方案及其結局;分析各治療方案的最佳適應人群;探討MDT的最佳臨床路徑,為中國原發性肝癌的防治策略、臨床診療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此外,在國內率先推動國際臨床診療輔助係統的本土化建設,在圖像識別領域、自然語言識別領域上做出卓越貢獻。並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資助下,積極探索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橋梁,通過精進醫療決策改善患者生存、縮小地域診療差異,探索實施分級診療的合理路徑。學術及社會任職:北京大學國際醫院腫瘤內科主任、 副院長 ;北大腫瘤國際醫院部常務主任;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大內科副主任、學科辦主任;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理事長、CSCO智慧醫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CSCO肝癌專家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姑息和康複專業委員會(CRPC)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內科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衛計委肝癌專家治療組專家組成員、國家衛計委合理用藥專家組成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新藥評審專家。常規出診時間: 周一全天,周三上午

相關藥企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