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王天鐸

王天鐸

耳鼻喉科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主任醫師 

擅長: 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診斷與治療。

簡介: 50多年來,王天鐸教授以精湛的技術、高尚的醫德、嚴謹的學術作風,努力工作,勤奮耕耘,把全部身心都致力於耳鼻喉科事業的發展,取得了極其豐碩的成果,為科室建設及我國的耳鼻喉科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在咽喉腫瘤的手術治療方麵有崇高的威望,不僅在省內、國內耳鼻喉科界享有極高的威望,而且在國際耳鼻喉科界也有較高聲譽。1975年,他在國內成功地施行了首例“全喉切除喉再造術”,恢複了喉的呼吸、吞咽及發音的三大功能。1978年他又開展了“廣泛喉咽癌切除Ⅰ期喉咽功能重建術”,這一創造性成果於1981年獲衛生部甲級成果獎。自1974年至80年代末,他在國內率先或較早地開展了各種類型的喉部分切除頸前皮瓣成型術,帶狀肌肌筋膜瓣成形術,甲狀軟骨衣成型術、帶蒂會厭瓣及頸前帶狀肌聯合成形術,頸闊肌成形術以及喉咽及食道上段癌切除殘餘喉氣管瓣整複術、肩胸皮瓣整複術、胸大肌島狀皮瓣整複術、遊離空腸移植術、結腸上徙、胃上徙等多種術式,取得了數項科研成果。其中“全喉切除氣管咽吻合喉功能重建術”、“喉咽癌切除、喉咽及喉功能重建術”於1980年分別獲山東省科學技術研究成果一等獎,衛生部科技成果甲級獎。“遊離空腸移植整複頸食管及喉功能重建術”於1985年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乙等獎,“喉次全切除及擴大一期頸皮瓣整複術”於1985省科委進步一等獎、1986年獲國家科委三等獎,“神經肌蒂移植至環杓後肌功能恢複機製研究”於1984年獲山東省衛生廳醫學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胸舌骨肌在喉功能重建中的應用》1989年獲省教委科技優秀論文二等獎、“下咽癌DNA含量、核形態定量研究和保留喉功能下咽癌手術的臨床研究”1997年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下咽癌的基礎與保留喉功能手術的臨床應用研究”199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王天鐸教授治學嚴謹,勇於創新。他改進了意大利學者ASLAN的手術方法,使此術式的拔管率顯著提高,他將喉癌的手術範圍擴大到了舌根和梨狀窩,並自行設計了多種保留喉功能的喉咽癌手術,使喉癌、喉咽癌治療的生存率和喉功能保留率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他在國內首先提出了喉癌治療的手術分型及其術後評價,對術後喉功能的評估進行了係統的研究,他係統總結了喉咽癌手術中保留喉功能的方法,使許多晚期喉咽癌患者仍然保留了喉功能,並對喉咽癌的病理學影象學及分子生物學進行了綜合研究。1991年和1995年分別開展了下頜骨外旋和上頜骨外旋係列顱底手術,他創造性地將這兩種手術改進擴展,為國內的顱底外科提供了兩種新的手術入路,大大簡化了進入咽旁間隙,斜坡區、顳下窩、鼻咽部的手術操作,使高風險高難度的顱底手術能在國內較多醫院開展。王教授是山東省耳鼻喉科界第一位博士生導師,已親自培養了碩士4名,博士研究生11名,他堅持每周到科室進行教學大查房,把多年的臨床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下來。他把自己的多年心得加以總結,已有40多篇論文在國家級雜誌發表,30多篇在省級雜誌發表,5篇在國外雜誌發表或國際會議交流,還參編和主編了《耳鼻喉科手術學》、《實用耳鼻喉科學》等7部著作。他的論文和著作直接來於臨床,指導臨床,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多次應邀到全國進行講學和手術表演,幫助兄弟單位開展新手術、新技術。王天鐸教授曾先後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優秀科技者,山東省高校科技興魯先進工作者等稱號,是國務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曆任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醫學會耳鼻喉科學會常務理事,全國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外科學會常務委員,華東地區頭頸外科學會常務委員、山東分會組長,山東省耳鼻咽喉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耳鼻喉科研究所副所長等職,並曾擔任《中華耳鼻咽喉科雜誌》、《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國外醫學-耳鼻咽喉科學分冊》編委、《臨床耳鼻咽喉科雜誌》顧問和《耳鼻喉學報》副主編。

相關藥企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