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養生網

秋天收齊這些“錦囊”才能安身立命

小幺女

涼風習習,秋分降至,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養生調理正當時。9月22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天24小時晝夜均分。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南方的氣候也從這一節氣起開始入秋。

“人與天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中醫學根據時序變遷、寒來暑往對人體的影響,運用陰陽學說提出了一係列保健養生措施和臨床療法,其中很多都包含天人相應理論,如“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等。佛山市中醫院兒科副主任曾鶯主任中醫師指出,秋季的養生調理也應順應時節,貫徹到生活的各個方麵,家長可多學點養生保健知識,有助體弱兒童安度“多事之秋”。

飲食清潤防秋燥

秋分時節飲食貴在養陰防燥,市民可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食品。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多樣,其中秋梨、甘蔗、藕、荸薺、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芝麻等,都是此時調養佐餐的佳品,可以多吃。此外,秋分時節還可適當多吃些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如白蘿卜、胡蘿卜等。

相對兒童而言,秋季還要適當強化營養,肉、蛋、奶等固不可少,還可多補充玉米、全麥麵包、小米、黑米等五穀雜糧,以防秋季便秘。

早睡早起防秋乏

秋季,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要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早睡可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可舒達陽氣,因此秋分之後,睡眠時間應逐漸調整至早睡早起的狀態,使人體保持充沛的精力,以防“秋乏”。

另外孩子晚間入睡後要蓋好被子,防止腹部受涼,誘發感冒、腹瀉等秋季多發疾病。

薄衣禦寒練秋凍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這是自古流傳的諺語,符合秋天“薄衣禦寒”的養生之道。但是家長最好根據戶外氣溫變化及小兒的體質情況,讓孩子通過“秋凍”來適應時令變遷,切莫過早穿上厚衣物,尤其是廣東地區秋季日照充裕,午間要及時減少衣著。

另外,家長可通過循序漸進的冷水洗浴法幫助孩子增加機體的耐寒力,進而減少冬季易發的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3歲以上兒童可嚐試冷水洗手、洗臉、擦身、衝淋和遊泳等,剛開始時可先用與體溫接近的水,然後逐漸降低水溫,洗完後迅速擦幹身體,並可用幹毛巾擦至皮膚輕度發紅為止。

堅持鍛煉防秋病

金秋季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機,能有利於改善人體的循環係統,增加肺活量,激發人體活力,使心情愉悅,同時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家長可帶孩子多參加戶外運動,多曬太陽,周末可選擇騎車、放風箏、秋遊、登山等親子同樂運動,既好玩有趣又能鍛煉身體。另外,運動後要及時更換幹爽衣服,多喝白開水補充水分。

秋分天灸扶正氣

秋分正值陰陽平衡之時,曾鶯表示,此時天灸最利於驅風散寒,鼓舞陽氣,扶助正氣,防病治病。“小兒體弱多病多為肺、脾、腎不足,兒科天灸能重點調理肺、脾、腎三髒,在夏季三伏天灸的基礎上,繼續秋分天灸進行加強,更能溫肺逐痰、健脾補腎、調節陰陽平衡。若能連續3年堅持天灸,則更能鞏固療效!”

據了解,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天灸對兒童哮喘、過敏性鼻炎、反複呼吸道感染、體質虛寒等,療效顯著。兒童生長迅速,體質可塑性強,天灸有助於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附:秋分貼藥的溫馨提示

1、貼藥時間:9月22日上午8時至晚上8時。(天灸膏都是當天調配,最好能在當天貼藥,萬一錯過時間,隔天還可以補貼,對療效影響不大)

2、貼藥地點:佛山市中醫院1號樓三樓兒科。

3、天灸膏對皮膚刺激性強,敷貼時間根據患兒年齡約15分鍾至40分鍾。

4、天灸後皮膚微微灼熱、瘙癢、疼痛均為正常反應,請放心貼敷,亦可少量塗抹“萬花油”或本院製劑“渭良傷科油”減輕不適症狀。皮膚潮紅的消退時間約1-10天,期間請注意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切勿抓破皮膚。若皮膚嚴重起泡潰爛,請及時回兒科處理。

5、接受治療的當天建議清淡飲食,避免進食生冷、辛辣、煎炸、油膩食物及容易引起過敏的蝦、蟹等海鮮。洗澡時切勿抓破皮膚。

6、發熱、月經期、皮膚潰爛患者及1歲以下的嬰兒不適宜進行天灸。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健康頭條

更多>
查看更多

相關文章

更多>

為你推薦

更多>

小編解答

更多>

相關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