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誤區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8-01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處暑一過,天氣逐漸轉涼、變得幹燥。熱愛養生的朋友們都知道秋季最重要的是滋陰去燥,但是有時也會走進一些誤區!下麵就隨小編來看一下我們容易走進的秋季養生誤區吧!

誤區一:“一年之內,秋不食薑”

過去有句老話:“一年之內,秋不食薑;一日之內,夜不食薑。”那麼,秋天和夜晚真的不宜吃薑嗎?營養專家表示,秋季並非絕對一點也不能吃薑,關鍵是不能“多食”和“夜間勿食”。

根據中醫理論,生薑辛溫無毒,歸五髒,益脾胃,除風邪寒熱,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去痰下氣,散煩悶等等。現代醫學認為,生薑含揮發油,可加速血液循環;同時含有薑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促進消化的功能,還有抗菌作用;生薑還含有薑酚,可減少膽結石的發生。

然而,生薑的好處雖然多,吃起來也有不少講究,季節和時間就是其中之一。由於生薑屬辛辣之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秋天氣候幹燥、燥氣傷肺,再加上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幹燥,加重秋燥對身體的危害。所以秋天以少吃薑為宜。所謂“夜不食薑”,則主要是因為生薑的辛溫發散作用會影響人們夜間的正常休息,且晚上進食辛溫的生薑還很容易產生內熱,日久出現“上火”的症狀。

不過,這個問題需要辨證對待,當有病需要用薑時應照常用,如秋季治風寒咳嗽經常用薑。中醫認為應該“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即熱病用寒涼藥物治療,寒病用溫熱藥物治療。患寒性疾病的人,在夜間因受涼而加劇咳嗽、腹痛、嘔吐,此時雖是半夜也應該急服熱的生薑湯,可以起到溫肺暖胃、散寒止咳、止嘔止痛的良效。另外,將少量的蔥、薑、辣椒作為調味品,問題並不大,但不要一次吃太多。

誤區二:“秋瓜壞肚”

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

夏天吃西瓜是消暑的,在特別炎熱的時候,有的人一天甚至要吃幾個;進入秋天後如果吃多了,很容易發生嘔吐、腹痛或腹瀉等症狀。這主要是因為,夏天大量食瓜已經讓很多人的脾胃處於虛弱狀態,加之天氣轉涼,吃多了陰寒性質的瓜果,腸胃自然會不舒服。老人、小孩以及胃腸功能不好的“特殊”人群尤其要注意。“秋瓜壞肚”,提醒的是在秋天裏瓜類水果要少吃,但並不是說完全不能吃,隻要不過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大的損害。

另外秋天裏,也有一些水果是可以適當多吃的。比如梨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龍眼有滋補、強壯、安神、補血等作用,對夜間失眠的老人尤為適宜。葡萄可以預防疲勞,有益氣、補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總之,市民在挑選水果時應盡量選擇當季的水果,順著大自然的節氣吃當令的水果,最符合人體脾胃的運化。

誤區三:“貼秋膘”

立秋之後,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什麼是“貼秋膘”呢?在炎熱的夏季,人們胃口差,常有厭食之感。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但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於是便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其中首選吃肉,“以肉貼膘”,所以叫“貼秋膘”。

雖然秋季到了開懷大吃的時候,但是貼秋膘不能光大魚大肉,要講究科學搭配。經曆了漫長的酷熱夏季,人們由於頻飲冷飲,常食凍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後。

另外,貼秋膘也要分人。天氣轉涼,人們食欲大增,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這對於本身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

那麼,秋季進補到底吃啥好?秋季容易出現口幹唇焦等“秋燥”症候,進補應選用“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這類食品有銀耳、百合等。而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患者,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蓮子、茯苓餅、芡實、山藥等。

秋季養生誤區是一個很可怕的怪圈,您要掌握好養生的原理、適當的調節飲食才是啊!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