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曾被稱為主動脈瓣下肌性梗阻。Davies於1952年報道一家9位兄弟姐妹中5人得此病,其中3例發生猝死。1958年Teare描述心室間隔高度肥厚,其厚度遠遠超過左心室遊離壁。且心肌細胞粗而短,排列雜亂,細胞間側向連接豐富稱為非對稱性心室間隔肥厚。1960年後被認為是原發性心肌病的一種類型,在各類心肌病中約占20%,因而稱為特發性梗阻性心肌病、特發性肥厚性主動脈瓣下狹窄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本病約30%的病例有家族史,可能具有遺傳因素。發病時間可從嬰幼兒到60多歲,但最常見的是在10~30歲之間,提示可能是先天性畸形,亦可能為後天獲得。1960年起Goodwin,Kelly,Morrow,Brockenbrough,Braunwald,Wigle等先後對本病開展外科手術治療。
- 是否屬於醫保
- 否
- 別 名
- 主動脈瓣下肌性梗阻,特發性梗阻性心肌病,特發性肥厚性主動脈瓣下狹窄
- 發病部位
- 心髒
- 傳染性
- 無傳染性
- 多發人群
- 症狀大多開始於30歲以前
- 並發疾病
- 心律失常
- 就診科室
- 心血管內科 心胸外科
- 治療費用
- 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5000-10000元)
- 治愈率
- 40%
- 治療周期
- 1-2個月
- 治療方法
- 手術治療
- 相關檢查
- 冠狀動脈造影,心電圖,心血管造影,胸部平片,選擇性心血管造影
- 常用藥品
- 酒石酸美托洛爾片,酒石酸美托洛爾緩釋片
- 最佳就診時間
- 就診時長
- 複診頻率/治療周期
- 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