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 白喉是由白喉棒狀杆菌(CorynebacteriumDiphtheriae)引起的一種感染。它通常在發生暴露後2至5天出現症狀和體征,其嚴重程度為輕度到重度不等。症狀的出現通常較為緩慢,初始症狀為咽喉痛和發熱。嚴重情況下,細菌會產生一種毒物(毒素),在咽喉後部形成厚厚的灰色或白色斑塊。這會阻塞呼吸道,導致呼吸或吞咽困難,並出現犬吠樣咳。頸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由於淋巴結腫大而出現腫脹。毒物也可能進入血流,所引起的並發症可能包括心肌炎症和損傷、神經炎症、腎髒問題以及由於血小板低導致的出血問題。心肌受損可能導致心率失常,神經炎症可能導致癱瘓。 白喉的預防和治療需要采取綜合措施,包括預防接種、避免接觸患者或汙染物、及時治療等。治療白喉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藥物,如青黴素等,同時對症治療以緩解症狀。在白喉疫情爆發時,應根據當地衛生部門的指示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
- 是否屬於醫保
- 是
- 別 名
- 發病部位
- 咽喉 全身
- 傳染性
- 有傳染性
- 多發人群
- 兒童
- 就診科室
- 傳染科 耳鼻喉科 呼吸內科
- 治療費用
- 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1000-5000元)
- 治愈率
- 70-80%
- 治療周期
- 3個月
- 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
- 相關檢查
- 小白鼠毒力試驗,心電圖,塗片,細菌學檢驗
- 常用藥品
- 嘎日迪五味丸,那如三味丸,琥乙紅黴素顆粒
- 最佳就診時間
- 無特殊,盡快就診
- 就診時長
- 初診預留3天,複診每次預留1天
- 複診頻率/治療周期
- 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