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1.河弧菌(Vibrio fluvialis) 是一種嗜鹽菌。革蘭染色陰性,頂端單鞭毛,具動力。有研究認為本菌可產生腸毒素和細胞毒素。本菌對多數廣譜抗菌藥物敏感,但耐青黴素及頭孢類抗生素。
2.擬態弧菌(V.mimicus) 非嗜鹽性。革蘭染色陰性,單鞭毛,具動力。有的菌株可產生腸毒素。本菌對常用抗菌藥物均敏感。
3.霍利斯弧菌(V.hollisae) 屬嗜鹽菌。為革蘭染色陰性的細小杆菌,單鞭毛,能運動。對多數抗菌藥物均敏感。
4.弗利斯弧菌(V.furnissii) 形態和生化反應等與河弧菌基本相同,原被歸入河弧菌,經DNA相關實驗證實為一獨立的種,本菌存在於海洋。
5.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 為副溶血弧菌的第2生物型,致病報告尚少見。
6.創傷弧菌(V.vulnificus) 可引起創傷處感染及敗血症。
7.鰻弧菌(V.anguillarum) 主要引起動物疾病,與人類疾病關係尚須進一步研究。
8.梅契尼柯夫弧菌(V.metschnikovii) 亦係動物致病菌,引起雞的霍亂樣病。最近已有致人疾病的報告。
9.海魚弧菌(V.damsela) 本菌具有組織侵襲力,並產生溶細胞毒素,是人魚共患病的病原體。
二、發病機製
主要是食用海產品而感染。可引起食物中毒型爆發。汙染的水源,可以引起水型爆發流行。接觸海水也可能引起創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