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伴周圍神經病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免疫球蛋白病、副蛋白血症及血內蛋白異常症,此組疾病也被稱為漿細胞病。是一組腫瘤性或具有腫瘤傾向性的疾病,由源自免疫B細胞係的單克隆漿細胞異常增殖並分泌免疫球蛋白而引起。
周圍神經髓鞘由多種糖脂和糖蛋白構成,其中鞘糖脂(glycosphingolipids)和髓鞘相關蛋白(myelin sheath 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被認為是免疫介導的周圍神經病的相關抗原。
鞘糖脂包括神經節苷脂(GM)和硫酸糖苷脂,前者根據所含唾液酸數量的不同又可分為GM1、GM2、GD1a、GD1b、GT1B、GQ1b和LM1。後者包括腦硫脂和SGPG(sultate-3-glucuronyl paragloboside),其中SGPG與免疫介導的周圍神經病關係最為密切。由於不同抗原的空間分布不同,各自介導的周圍神經病的臨床特點也不相同。如GM1主要分布在運動神經的髓鞘上,由它介導的周圍神經病為單純運動神經病。GD1b主要分布在感覺神經的髓鞘上,因而介導產生感覺性周圍神經病。
MAG是神經髓鞘上的一種較小的糖蛋白,集中分布在軸周施萬細胞膜和髓鞘的結旁襻上,是連接軸突和施萬細胞的黏附分子,它含5個類免疫球蛋白區和一個碳水抗原決定簇,該抗原決定簇可以與HNK-1黏附分子發生反應。
二、發病機製
單克隆丙球病合並周圍神經病的重要病理機製是M蛋白中含有多種直接作用於髓鞘和軸突膜的抗體。如MAG抗體能插入排列緊密的髓鞘板層結構中,並與MAG結合,從而破壞髓鞘結構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導致產生脫髓鞘性周圍神經病。免疫組化研究已經發現周圍神經上有免疫球蛋白和補體的沉積。動物實驗也證實應用MAG、GM和SGPG免疫動物或應用病人的血清被動轉移均可成功建立脫髓鞘神經病的動物模型。
腓腸神經活檢可見節段性脫髓鞘或軸突變性,有時可見施萬細胞增生形成洋蔥頭樣結構。少數病例有單核細胞浸潤。免疫熒光和免疫細胞化學研究可發現髓鞘邊緣部有IgM-κ鏈沉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