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病因
(1)有關葉酸及維生素B12
的一些問題 肝、腎、堅果、新鮮綠葉與黃葉蔬菜、豆類、檸檬、柑桔及醬果中均富有葉酸,肝中含量最高,約300μg·100g-1 ,其他肉類食物、新鮮蔬菜,穀類約含10~100μg·kg-1,人乳及巴氏消毒牛乳中葉酸含量僅3.5μg·kg-1,羊乳僅0.6μg·kg-1。煮沸或罐製能使葉酸含量降低50~95%。孕婦常見輕度葉酸鹽缺乏,但不論足月兒或早產兒,其臍血血清葉酸鹽濃度的均值較母血高2倍以上。足月兒生後,血清葉酸鹽濃度迅速下降,至8周時已明顯降低,早產兒更甚。.體內貯存量一般可供一個月的需用,缺乏4個月後,才出現貧血。1972年WHO科學小組推薦每天葉酸需要量0~6個月為40~50μg。7~12個月120μg,1~12歲200μg,13歲以上400μg,妊娠期800μg,哺乳期600μg。
維生素B12在動物性食物如肝、腎、肉類、貝殼類動物及家禽等中含量豐富,其中尤以肝內含量最多(1μg·g-1),蛋及奶中含量較少,蛋3.13μg·100g-1 ,人乳0.11μg·100g-1 ,牛乳0.36μg·100g-1 。植物類食物中幾乎不含維生素B12。維生素B12除在堿性狀態下外,一般不被烹調破壞。維生素B12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正常新生兒儲存於肝內的維生素B12,共約為20~25μg。如孕婦於妊娠期間缺乏維生素B12,則新生兒肝內的儲存量明顯減少,甚至可低至2~4μg。母親於維生素B12缺乏時,乳中含量亦降低。由於每日排泄量甚少,所以儲存量很少於1年內耗盡。成人體內維生素B12儲存量約3~6mg,如不進入維生素B12,儲存量大約可供造血3~5年。當儲存少於5~19%時,可出現巨幼紅細胞性貧血。1972年WHO科學小組推薦維生素B每天的需要量0~12個月為0.3μg,1~3歲0.9μ;g,4~9歲1.5μg,10歲以上2μg.,妊娠期3.0μg,哺乳期2,5μg。
(2)引起維生素B12及/或葉酸缺乏的原因
①攝入不足:
A。如母親飲食單調,缺乏肉類及蔬菜者,其乳汁中維生素B12及葉酸鹽含量減少,嬰兒以此長期喂養,不加輔食,則易發生維生素B12及葉酸鹽缺乏。B.長期主食奶粉或煮沸後牛乳或以羊乳喂養者,易得葉酸鹽缺乏;C。長期偏食,一般見於年長兒及成人。
②需要增加;
嬰兒尤其早產兒生成發育快,需要量多。嬰兒期飲食能勉強維持維生素B12及葉酸鹽的需要。孕婦及哺乳期需要量增加,如攝入不足則易導致二者的缺乏。
③疾病因素;
感染、瘧疾及慢性溶血時,需要量增加,感染又影響吸收。
④維生素C缺乏;
維生素C缺乏時,不能使葉酸變為具有活性的四氫葉酸(tetrahydrofolic acid,THFA)。葉酸能代替維生素C參與酪氨酸代謝,當維生素C缺乏時,可引起機體對葉酸的需要量增加,造成葉酸不足。
(3)發病機理
葉酸和維生素B12均為細胞核內DNA合成的必需物質。細胞的增殖分裂,關鍵是DNA的複製和加倍。DNA是由2條多核苷酸鏈組成,其基本單位是由4種不同的堿基單核苷酸組成的聚合體,四種堿基為腺嘌呤、鳥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
葉酸在肝內經二氫葉酸還原酶的作用,變為具有活性的THFA。THFA是體內轉移一碳基團的輔酶。這些基團來自一些氨基酸的分解代謝和甲酸等化合物,可連接在THFA的分子上,並可轉移至其它中間代謝物上,參與核酸等重要化合物的合成。如參與嘌呤的合成、嘧啶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轉化以及甲酸鹽的生成和利用。
維生素B12在人體主要參與四個重要代謝反應:①使無活性的甲基THFA變為有活性的THFA,提高了葉酸利用率;②促進葉酸進入細胞內;③參與脫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生成。由上可見,維生素B12缺乏是通過葉酸代謝障礙,引起DNA合成失常,故其引起貧血的臨床表現和形態學變化,難與葉酸缺乏引起的貧血區別。這說明為什麼維生素B12可使葉酸缺乏的貧血好轉,以及大量葉酸能改變維生素B12缺乏的血液學變化的現象;④維生素B12能促使脂肪代謝產物參與三羧酸循環,這一作用與神經髓鞘中脂蛋白的形成有關,因而能保持中樞和外周有髓鞘的神經纖維的完整功能。維生素B12缺乏時,上述神經纖維發生病變,因而出現精神神經症狀。因葉酸不參與此代謝。不能改變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神經係統損害。葉酸增加造血細胞對維生素B12的利用,故可加劇神經係統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