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總體講在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的病因中,軀體疾病並非是所至精神障礙的惟一原因。精神症狀的出現與軀體疾病的嚴重度並不總呈正比。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對發病也有影響。盡管軀體疾病雖不是產生精神症狀的惟一病因,但卻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精神症狀的產生是由於各種原因的心髒病,在出現心功能不全,心搏出量減少,血氧飽和度降低,腦供血量減少時,導致大腦缺血、低氧進而出現腦功能障礙所至。
1.冠心病所致精神障礙的發病相關因素
(1)冠心病的發病相關因素有:家族遺傳傾向,家族中多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史;飲食結構中,高脂肪、高膽固醇可促使血管粥樣硬化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體力活動過少等;在應激源中,寒冷對本病有極為不良影響,可使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壞死等;社會心理因素亦頗為重要,人際關係緊張、婚戀不滿等;患者的性格在發病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A型行為模式者(急躁、好勝、缺乏耐心、時間緊迫感、敵意、攻擊性強等)的發病率比B型者(遇事從容不迫、不爭強好勝等)多兩倍。
(2)冠心病導致精神障礙的機製有以下幾種解釋:
①冠狀動脈硬化說:由於冠狀動脈狹窄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從而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這是產生冠心病腦病的基礎。多發生在體力活動或精神緊張時,表現為失神、暈厥等。慢性心功能不全時可出現譫妄、錯亂、幻覺、妄想等。
②腦動脈硬化說:冠狀動脈硬化患者常伴有腦動脈硬化,後者可使腦血流量減少,出現各種腦症狀或腦卒中。
③血氧含量改變說:衝中重雄等(1958)曾提出即使腦血流量正常,而血氧含量或氧飽和度降低時也可引起腦部缺血或嚴重缺氧,而出現失神或眩暈發作。
④心髒栓子說:心髒內壁血栓脫落或在心房顫動治療時栓子脫落等是腦梗死的主要原因。藤井潤等認為除了栓子原因外,也要重視心肌梗死的發作、血壓下降和血壓凝固性增高也可造成血栓形成。
⑤性格特征和心理因素:Friedman等(1985)報道有好爭、激動、敵意、過分認真等性格特征者易發冠心病。以後把具有這種性格特征的人稱為A型行為模式。這種性格特征在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發生上起有重要作用。趙耕源(1991)綜合國內資料發現,95%的心肌梗死是心理因素所誘發。而冠心病患者的焦慮、抑鬱、恐懼和極度緊張情緒可使交感-腎上腺係統興奮性增高,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導致冠狀動脈痙攣而促使心肌進一步缺血,情緒緊張還可通過下丘腦促使脂肪貯存,使TC增高,從而加劇了心肌梗死的形成。有研究發現,冠心病伴發的精神障礙與心電圖改變及血脂含量無直接關係。
2.心律失常所致精神障礙的病因 心律失常是一組綜合征,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幾乎在所有的心髒疾病都可出現,其中有些是由心理、情緒因素引起的功能性疾病(如焦慮症等)。此時臨床可表現為竇性心動過速、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縮,甚至各種室性心律失常,但心髒本身並無實質性損害。由於心律失常,引起短暫性腦缺血、腦乏氧、腦水腫以致意識喪失,患者常伴有抽搐,臨床稱之為腦缺氧綜合征,或稱Adams-Stokes(阿-斯)綜合征。本綜合征的精神障礙多見於發作前期、發作間歇期、部分病人也可在曆時2~4周的清醒期後,發生意識模糊、智能減退等類似一氧化碳中毒的臨床表現。阿-斯綜合征發作後出現的精神障礙與腦血循環障礙引起的腦功能紊亂有關。
(二)發病機製
所有軀體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並不取決於原發軀體疾病的種類,而是與以下兩個因素有關:其一,身心障礙。對軀體疾病產生的心理反應,如患了某種軀體疾病後的焦慮、抑鬱、易激惹、多疑、孤獨感等;其二,軀體疾病直接產生的生物因素造成,如能量供應不足(腦供血不足、腦乏氧等)、毒素作用、水、電解質紊亂、應激反應、神經遞質改變等,導致精神症狀。然而,臨床上精神障礙的產生,往往是由上述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幾乎所有的心髒疾病在心功能不全時均可產生精神障礙。盡管心髒病的病因不同但所產生的精神障礙並無特異性,其發病機製也類似。均係心搏出量減少,血氧飽和度降低,腦供血量減少,致使大腦缺血、低氧進而出現腦功能障礙,而導致精神症狀的出現,隻是不同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側重點不同和附加了一些各類疾病本身所容易發生的症狀。如風濕性心髒病時可由心髒瓣膜狹窄和閉鎖不全易引起腦部缺血;風濕性腦血管改變也易產生腦血栓或腦栓塞而發生不同類型的意識障礙(昏厥、嗜睡、昏睡、譫妄或錯亂以至昏迷)或癲癇發作等;心內膜炎則因伴有感染、發燒、毒血症等因素出現譫妄的幾率較多;在先天性心髒病時,由於目前心髒外科手術的推廣,心髒功能的改善能得到較及時解決,因而腦缺血、腦乏氧導致腦循環障礙所引起的精神症狀比以前減少了,但由於本病心功能不全會影響大腦發育,可造成患者性格改變和智力發育遲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