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血吸蟲患者的糞、尿、痰等排泄物含有活卵,尤其是糞便中的活卵,為主要傳染源,這些含有活卵的排泄物可以汙染水源、溝塘,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感染釘螺後形成尾蚴。傳播媒介主要是釘螺,釘螺體內的尾蚴可陸續逸出至少1年半以上。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皮膚與疫水接觸,如遊泳、洗衣、捕魚等,亦可在飲用生水時從口腔黏膜侵入體內。任何性別、年齡、職業的人群均為易感人群,在流行病區因有重複感染,故感染程度隨年齡而增高。
(二)發病機製
尾蚴在疫水中,當與人體接觸時侵入皮膚,脫去尾部變為童蟲,童蟲在皮下停留5~6h,即進入小血管和淋巴管,一般在侵入後第2天隨血流經右心、肺動脈到達肺部毛細血管,約在侵入後第8~9天童蟲到達門脈係統寄生並發育為成蟲,之後成蟲逆行到痔上靜脈及腸係膜下靜脈內寄生並產卵,自感染至產卵一般為4~6周。血吸蟲主要在人體門脈係統的血管中寄生,成蟲產出的蟲卵主要沉積在腸黏膜下及肝組織內。如果成蟲寄生和蟲卵沉著在超出此範圍以外的器官組織並造成損害時,則稱為異位血吸蟲病。血吸蟲蟲卵可經肝靜脈或門靜脈的側支循環而入肺,沉積於肺組織。偶有血吸蟲在肺內異位寄生,甚至雌蟲、雄蟲合抱產卵。到達肺部的童蟲可穿過肺泡壁毛細血管而進入胸腔、縱隔、橫膈而達腹腔,進入門脈係統。當急性期過後或由於肺部小量尾蚴反複感染和長期侵襲,形成肺慢性血吸蟲病。
童蟲移行至肺部,可引起肺組織充血、出血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等過敏性肺炎的病理變化,這些病變常於感染後1~2周出現,很快消失。蟲卵沉積肺部引起的反應因其發育成熟程度而異:成熟的蟲卵可引起組織壞死與急性滲出性炎症,蟲卵沉積處常有血管內膜炎、嗜酸性肉芽腫,感染嚴重時可形成急性膿腫,隨著蟲卵的死亡,膿腫漸被吸收形成肉芽腫,該肉芽腫含有大量類上皮細胞並雜有異物巨細胞,與結核結節很相像,被稱為“假結核”,小的肉芽腫可逐漸纖維化,蟲卵死亡後偶可鈣化;未成熟的蟲卵所引起的組織反應較輕,雖也有“假結核"形成,但嗜酸性粒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不多。肺慢性血吸蟲病主要是由於沉積在肺內的血吸蟲卵的機械性或化學性刺激,引起肺間質、支氣管黏膜下層充血、水腫、潰瘍形成,支氣管、細支氣管管腔狹窄,黏膜上皮和纖維組織增生、細胞浸潤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