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嗜水氣單胞菌是早在1937年Miles等自一名結腸炎病人的大便標本中分離得到。本菌屬為革蘭陰性短杆菌,(1~4)μm×(0.4~1)μm,排列成單或成雙,兩端鈍圓,單鞭毛,有穿梭樣動力,無芽孢,有薄莢膜。本菌屬需氧及兼性厭氧菌。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光滑、濕潤、凸起、直徑2mm左右菌落,76%菌株有β型溶血環,3~5天菌落成為暗綠色。在腸道選擇性培養基 (如S.S、EMB、麥康凱瓊脂平板等)上形成乳糖不發酵菌落,菌落較混濁、乳灰色無臭味。氧化酶試驗陽性,可與大腸杆菌區別。本菌屬對糖類的利用是發酵型的,產酸或產酸產氣,以資與假單胞菌屬區別。
在30℃條件下培養本病菌,在葡萄糖、甘露醇、麥芽糖和海藻糖中產酸,通常伴有產氣;還在蔗糖、阿拉伯糖、山梨醇中產酸產氣。本菌的抗原結構尚不清楚。
(二)發病機製
致病性氣單胞菌可以產生腸毒素、溶血素、殺白細胞素、上皮細胞黏附因子、細胞固縮因子;還有各種細胞酶,如蛋白酶、明膠酶等,產生腸毒素的菌株菌體表麵在電鏡下可見濃密的纖毛覆蓋。腸毒素可使乳鼠的腸積液水腫而透亮;還可使CHO細胞(中國倉鼠卵巢細胞)形態改變,自卵圓形變為梭形,甚至萎縮崩解。溶血素可使人、兔、羊的紅細胞發生溶解。本菌對蛙及魚等冷血動物有強烈致病性,豚鼠、大白鼠、地鼠等溫血動物接種該菌後,可致全身肌肉壞死而死亡。當機體全身或局部防禦機能減退時,本菌可以引起肺炎、急性胃腸炎、蜂窩織炎以及膽囊炎、腦膜炎等多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