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本病並發於菌血症或敗血症。
病原菌:最常見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可有大腸埃希杆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
細菌侵入關節途徑:
1、血源性
細菌從遠離發病關節的感染病侵入血流,並在滑膜處停留。
2、直接汙染
細菌直接從關節傷口侵入。
如探查手術、關節穿刺或其他意外損傷等。
3、從附近病灶直接侵入
如骨髓炎擴散到鄰近關節(嬰兒股骨上端骨髓炎常可並發髖關節化膿性關節炎。
二、發病機製
1、細菌侵入引起關節急性炎變,如滑膜充血、滲出等,使關節腫脹。
滲出液早期為漿液性,之後為膿性、漿液纖維素性。
2、關節囊高度擴張時,引起病理性脫位。
多見於髖關節。
3、數天後炎症未控製,葡萄球菌膿液侵蝕關節玻璃樣軟骨。
軟骨破壞始於上下關節麵緊密接觸處。
體溫增高時侵蝕更快。
4、滑膜被肉芽組織所代替,裸露的骨麵長出肉芽組織。
5、感染向骨組織蔓延,發生纖維性或骨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