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病因
(一)發病原因
其發生的原因目前認為主要是因為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腸-肝循環增加有關,由於母乳本身造成,推測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
二醇 母乳性黃疸患兒母親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製了肝髒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
母乳性黃疸患兒母親母乳中不飽和遊離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對肝髒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產生抑製。
3.母乳中β
-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於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結合的膽紅素再分解,小腸重吸收增加,至腸-肝循環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二)發病機製
最近幾年研究認為,母乳性黃疸是在多種因素作用下,由膽紅素腸-肝循環增加所致,這種學說較為成熟,並得到驗證,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 GD)在發病機製中起主要作用。
1、新生兒腸道內β
-GD豐富 腸道內β-GD主要來源為母乳(新生兒自身也可產生,正常腸道菌群建立後也可產生,但產生較少),β- GD分解結合膽紅素,還原為未結合膽紅素,經小腸再吸收進入腸-肝循環,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多,引起黃疸。
2.腸內β
-GD活性高 新生兒小腸中β-GD活性高,為成人的10倍。
3.膽紅素排泄少
新生兒攝入不足,腸內蠕動減少或開奶延遲,腸道菌群建立晚,缺乏轉化膽紅素的菌群,可使結合膽紅素排泄減少。
4.膽紅素重吸收多
有人發現母乳中有特殊的脂肪酸、膽固醇,促進了未結合膽紅素的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