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並血栓性疾病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孕期凝血、纖溶係統的生理性改變為日後胎盤的剝離創造了預防性止血的保護條件,同時也為靜脈血栓形成提供了機會。妊娠期、產褥期婦女發生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性較非孕婦女顯著增加是同年齡非孕婦的5倍。血栓形成是由凝血與抗凝血,血栓形成與抗血栓形成間平衡失調所致。
二、發病機製:
血栓主要來自下肢深部靜脈,其血栓形成機製早在1856年,德國病理學家Virehow指出:血液變化、血管壁損傷與血液成分改變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1.血液變化
1)妊娠期血容量平均增加45%左右,心排血量增加30%~50%,孕婦的靜脈擴張明顯增加,使血流速度明顯減慢。增大的子宮壓迫腹盆腔靜脈,下肢靜脈壓增高,造成盆腔及下肢靜脈血液淤滯。
2)妊娠後期纖維蛋白原增加,促使紅細胞聚集,血細胞比容上升,促使血液黏度增加,孕期血液中,紅細胞通過毛細血管和小血管的阻力增加,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宮對腹腔壓力增加,兒頭入盆後,壓迫髂靜脈,以上情況可造成盆腔內和兩下肢靜脈血液緩慢淤滯,回流受阻,加上血黏度增加和血管壁因素,故易造成血栓形成。
2.血液成分的改變
從妊娠期起,血漿纖維蛋白原增加2倍,達6g/L,維生素K依賴因子(Ⅱ、Ⅶ、Ⅳ、Ⅹ)增加1.2~1.8倍。凝血因子增加1.5倍,使血液處在高凝狀態,妊娠期血沉加速,極易使血管內紅細胞黏附聚集增加,在產後24h內可達最高峰。妊娠後期又有纖溶活性下降,使血小板黏附性增高,當分娩或手術後,尤其失血過多時,由骨髓釋放出大量新生的血小板,其黏稠度極大,使處在高凝狀態下的產婦更易形成血栓。
3.血管壁的改變
無論任何機械性的或化學性的原因,促使血管壁內皮損傷以及各種不同原因造成的血管炎,都可致成血栓形成的因素,例如巨大胎兒、羊水過多、雙胎等。巨大子宮壓迫腹盆腔動靜脈使內皮受損,又如手術中直接壓迫血管,感染、產後膿毒血症等,均可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
4.其他
凝血抑製或纖溶係統的蛋白缺陷。某些婦女有這些缺陷,可導致高凝及反複靜脈血栓栓塞。Hellgren等(1989)及Trauscht Van Hon等(1992)分別報導,有遺傳性抗凝血酶的並發症,C蛋白缺陷的婦女,孕期1/3可發生血栓栓塞。Hellgren等(1995)發現有血栓栓塞的孕婦中,60%有第V因子基因缺陷造成激活C蛋白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