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病因
食用汙染水中的魚、貝類或飲用被汙染的水均可發生中毒。先天性水俁病是母體攝入受汙染的食物,通過胎盤引起胎兒中樞神經係統障礙。
50年代初,在日本九州島南部熊本縣的一個叫水俁鎮的地方,出現了一些患口齒不清、麵部發呆、手腳發抖、神經失常的病人,這些病人經久治不愈,就會全身彎曲,悲慘死去。這個鎮有4萬居民,幾年中先後有1萬人不同程度的患有此種病狀,其後附近其他地方也發現此類症狀。經數年調查研究,於1956年8月由日本熊本國立大學醫學院研究報告證實,這是由於居民長期食用了八代海水俁灣中含有汞的海產品所致。1966年新瀉又爆發水俁病。 其區別為:前者稱熊本水俁病;後者則為第二水俁病或新瀉水俁病。水俁病是環境汙染中有毒微量元素造成的最嚴重的公害病之一。
(二)發病機製
當人類食用該等水源或原居於受汙染水源的生物時,甲基汞等有機汞化合物通過魚蝦進入人體,首先甲基汞進入胃與胃酸作用,產生氯化甲基汞,經腸道幾乎全部吸收進入血液;然後在紅細胞內與血紅蛋白中的巰基結合,隨血液輸送到各器官,侵害腦部和身體其他部分,造成生物累積。腦細胞富含類脂質,而脂溶性的甲基汞對類脂質具有很高的親和力。所以很容易蓄積在腦細胞內。甲基汞分子結構CH3-Hg-Cl中的C-Hg鍵結合得很牢固,不易斷開,在細胞中呈原形蓄積,以整個分子損害腦細胞,這種損害的表現具有進行性和不可恢複性。孕婦食用有毒的食物後,毒素能透過胎盤,進入胎兒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