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疾病病因
嬰幼兒是如何感染手足口病的?
嬰幼兒喜歡把手或是玩具等放到嘴裏撕咬,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播,所以3歲以上的發病率較高。
1.常見托兒所或是公共場所人群密切接觸傳播。通過被病毒汙染的手巾、毛巾、玩具等物品。
2.喉嚨分泌物(飛沫)傳播。
3.飲用或食用被汙染過的水和食物。
4.小兒不懂分辨,吃有病毒或蒼蠅叮爬過的食物。
人類腸病毒71型
於1969年首次從加利福尼亞患有中樞神經係統疾病的嬰兒糞便標本中分離出來的,這些病毒可被培養在恒河猴腎髒細胞(rhesus monkey kidney cell;RhMK)及人胚二倍體細胞(human fetal diploid cell)中。若檢體取自病人糞便及組織即以人胚腎二倍體細胞(diploid strain of human fetal kidney cell;HFDK)培養;若為咽喉拭子檢體則選用人胚肺二倍體細胞細胞(diploid strain of human fetal lung cell)培養。經由這些細胞培養後純株化病毒分析,發現會出現典型由腸病毒所致的細胞病變(cytopathetic effect;CPE)現象,由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其形態(morphology)及物理化學(physicochemical)特性都與當時已知的其他腸病毒類似,但進行中和抗體試驗(neutralization test)或免疫擴散試驗(immunodiffusion test)後,卻發現其彼此間並不會有交互作用的現象,因此推測當時所發現的病毒為一種新型的腸病毒,故將該病毒株命名為腸病毒71型。
EV71病毒曆史發病率:
1969年EV71在美國被首次確認。此後EV71感染與Cox A16感染交替出現,成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
20世紀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亞、匈牙利相繼暴發以中樞神經係統為主要臨床特征的EV71流行,1975年保加利亞報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人致癱,44人死亡。
1995年武漢病毒研究所從手足口病人中分離出EV71,1998年深圳市衛生防疫站也從手足口病患者標本中分離出EV71。 1998年,我國台灣地區發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流行,監測哨點共報告129106例病例。當年共發生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為5歲以下的幼兒。
2009年4月17日全國31人死於手足口病:其中安徽22例,廣東3例,浙江1例,廣西2例,湖南1例,海南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