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屬於皰疹病毒科a病毒亞科,病毒質粒大小約180納米。根據抗原性的差別目前把該病毒分為1型和2型。1型主要由口唇病灶獲得,2型可從生殖器病灶分離到。感染是由於人與人的接觸。從發生後四個月到數年被感染的人數可達人口總數的50—90%,是最易侵犯人的一種病毒,但在臨床僅有一部份發病。此病可分為:口唇性皰疹、皰疹性角膜炎、皰疹性皮膚炎、陰部皰疹、卡波西病等,有時也是腦膜炎、腦炎的病因。口唇部皰疹一般較易診斷,同時因日曬、發熱等種種的刺激因素而引起複發。該病毒可在雞胚絨毛尿囊膜上及人、猴、雞等的動物培養細胞中大量地增殖。另外,2型病毒對田鼠細胞等有轉化作用。還懷疑皰疹病毒與人類的宮頸癌有關。
HSV具有典型皰疹病毒形態特征。根據生物化學、生物學、流行病學等分為兩個血清型,即HSV-1和HSV-2。二者基因組相似,序列有50%的同源性,通過DNA限製性內切酶分析來區分。HSV基因組大約152kb,34個基因,編碼70多個多肽(polypeptides)。特別是?基因編碼的晚期蛋白中有11種包膜糖蛋白(gB、gC、gD、gE、gG、gH、gI、gJ、gK、gL、gM),有些功能較清楚。其中gB和gD與病毒吸附和穿入有關,是與細胞特異性受體相互作用的病毒配體分子。gD誘導產生中和抗體的能力最強,可用於研製疫苗。gC是補體C3b―結合蛋白(complement C3b-binding protein)。gE是Fc受體,可與IgG的Fc端結合。gG為型特異性抗原,以此抗原能區別HSV-1(gG-1)和HSV-2(gG-2)。gH與病毒的釋放有關。 HSV對動物感染宿主範圍較廣。常用實驗動物為家兔、豚鼠及小鼠等。HSV在多種細胞中能增殖,常用原代兔腎、人胚腎細胞以及地鼠腎等傳代細胞培養分離病毒。感染細胞很快出現明顯細胞病變,並出現嗜酸性核內包涵體。
單純皰疹病毒在全球廣泛分布,人群中感染極為普遍,潛伏和複發感染者較多。患者和帶毒者是該病的傳染源。病毒可通過皮膚、粘膜的直接接觸或性接觸途徑進入機體。典型的組織病理學變化是受感染細胞呈氣球樣變(balloon)、核內包涵體和多核巨細胞的形成等。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新生兒、兒童和成人,通常分為原發感染和複發感染。嬰兒可在妊娠期、分娩時及產後被感染,早期感染可致自然流產,或引起發育障礙、先天畸形;中期感染可致死產;產時感染為胎兒經產道時,頭皮、眼、皮膚、臍帶和呼吸道直接接觸而被感染;生後感染為接觸病毒攜帶者所致。
二、發病機製
HSV首先在受染局部如口咽、結合膜及皮膚等增殖,病變可僅限於局部。病毒在細胞內複製,使受染細胞腫大,核內出現包涵體,受累組織發生細胞溶解、出血性凝固壞死及淋巴細胞浸潤,腦內更可引起鈣化灶。新生兒免疫力低下,病毒易於擴散而致病毒血症,進而傳播至中樞神經及全身其他組織器官,如肝、肺、腎上腺等;病毒也可通過神經軸索逆行傳播至中樞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