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影響子宮複舊並導致子宮複舊不全的原因主要有:
1.胎盤、胎膜殘留、蛻膜脫落不完全。
2.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或盆腔感染。
3.子宮肌瘤,如子宮肌壁間肌瘤、子宮腺肌瘤(adenomyoma)。
4.子宮過度後屈或側屈,惡露排出不暢,致使惡露滯留在子宮腔內。
5.胎盤麵積過大(如多胎妊娠、前置胎盤等)影響子宮複舊,因胎盤附著部位的肌層較薄,子宮收縮力明顯減弱。
6.多產婦因多次分娩使子宮纖維組織相對增多,影響子宮收縮力。
7.膀胱過度膨脹或膀胱經常處於膨脹狀態,以產後尿瀦留最常見。常見病因有部分胎盤胎膜殘留,產後感染所致的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或盆腔感染,由於子宮過度後屈或側屈導致的惡露滯留,子宮壁間肌瘤、子宮肌腺病,妊娠期子宮過度膨脹如多胎妊娠、羊水過多、巨大胎兒等。
二、發病機製:
分娩後,由於子宮肌肉的收縮、縮複作用,迫使肌層內血管管腔閉鎖或狹窄,子宮肌細胞缺血或發生自溶,子宮體積明顯縮小,胎盤剝離麵亦隨著子宮的縮小和新生內膜的生長而得以修複。一般在產後5~6周可恢複到非孕狀態。此過程稱為子宮的複舊,當以上複舊功能受到阻礙時,即導致子宮複舊不全。